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症结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症结与对策

潘春丽

潘春丽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432000

摘要:随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提升,其中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文章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症结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包括转变观念、认清实质、灵活教学、建立制度、优化环境、提升师资水平、自我引导与调适等,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症结对策

高职学生身处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使他们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复杂的情况,因此,他们所要承受的压力、遭遇的困难和挫折要大得多,加之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从小在两代人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无论是抗压能力还是社会适应能力上都显得相对薄弱,所以高职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和障碍较为严重。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的落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供应。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因素。迄今为止,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未形成一个完全、科学和高效的教育体系,工作中仍旧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症结,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症结

1.教育形式化,管理不科学

教育部不断出台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相关专家一直呼吁响应,各高职院校也建立了相应的教育机构,但实际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却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付诸实践。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只是一种摆设。在日常工作中,只是进行一些形式化的心理测试,或者建设相应的心理档案,单纯为了应付检查缺乏实质性。同时,现阶段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很多缺少专业经验,思想观念也比较落后,单纯地认为只要进行心理咨询就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没有进行科学管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全面、有效地开展。

2.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把握不清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模式呈现出“三重两轻”的状态,即“重诊治、重障碍咨询、重事后处理,轻心理预警、轻发展咨询”。然后,在此表象下,事实却不容乐观。心理预警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理测试和跟踪关注,预防大学生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在心理疾病产生前就予以消除,是心理上治病的良方。而等到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再去应对,则为时已晚,这种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导致教育者从根本上忽略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发展恰恰是大学生心理成长中最重要的阶段,他们不断与外界交互,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忽视这个阶段就是从根本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把握不清。

3.教育课程化,实用性不足

心理健康是一门具有较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现代性的课程,也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调查表明,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太过陈旧、枯燥,与实践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教育部极力主张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并且在高校教育中逐渐普及,将其纳入教学规划,授予一定的课时与学分,但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是比较滞后,教育课程化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降低了效果,导致实用性不足。

4.教育孤立化,机构设置不合理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环境,并且需要各部门之间配合,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在教育系统中逐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但是,现阶段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存在教育孤立化的情况。首先,心理咨询中心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缺乏其职能的发挥;其次,一些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规划,由心理咨询中心具体完成,但相关人员缺乏一定的育人意识,无法和相关机构与教师进行有效的配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孤立无援;最后,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没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各自为阵,降低了教学效果。

5.教育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质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的主要条件之一,教育人员素质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尽管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是不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整体数量不足。根据相关规定,每2000-3000名大学生,就需要至少1名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然而,目前我国一所高校一般最多拥有3名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部分高校甚至没有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而是由德育教师和行政人员等兼任;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大部分由后期培训或者再教育人员担当,部分由相关学科教师兼任,甚至还有些由优秀学生干部兼职。这些人员的工作经验相对丰富,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不够专业和系统,在开展工作时往往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方法

1.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领域,要想得到有效发展,必须强化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教师而言,要深刻领悟“教书育人”的本质,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认清实质,防患未然

高职院校领导层和教育者应当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摒弃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错误认识,改变消极和被动事后处理策略,重新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对全体大学生实施普遍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认识到教书育人的本质,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问题的发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3.改变方式,灵活教学

摒弃灌输式和理论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实践体验”、“情境融入”等。对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问题,也不是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能否切身体验的问题。因而在教学计划上应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内容,而不能把他们作为一个纯粹教学对象或客体,并且要设计和营造一定的情境,开展富有启发性和体验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冲突中觉醒,如此不断地唤醒增强他们的心理体验和真实感,以达到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目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应当针对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设置,教师应注意发现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心理困惑,通过开展各种心理训练活动将生活中典型的情境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4.建立制度,优化环境

高职院校应设置专门的心理教育委员会和教研室,定期召开大学生心理教育研讨会议,负责组织和协调全校心理健康教学和咨询工作。设立相应的监督主管部门,对教研活动实施监督和审查,确保教学、科研和咨询工作的有序运行。为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其他从业人员制定严格的认定审查制度,同时创造更多的专业进修和学习机会。

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宣传板、校刊、校内网络等宣传媒介和各种媒体形式(拍摄校园励志短剧、话剧)演出、放电影等活动,宣传同学之间的真善美,提倡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公平竞争,潜移默化地把良好的生活态度、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植入大学生内心深处,让学生学会感知人间真情、集体温暖,在熏陶和感染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5.建立师资队伍并提升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门简单的课程,其复杂性、多元性、多层次性决定了心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对从业者的个人素养、责任感和事业心有着很高的要求。因而,必须建立一支具备相当专业素质和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以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和职业素质的教师为骨干,德育教师、高校辅导员为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专业互补,教学生活相结合的综合立体系统。这支队伍除了具有高专业水平、高责任心、高素质等特性以外,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让相应教育方法、政策得以持久性进步。首先需要扩充心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数量,逐渐达到每百名学生有一名专业心理教育教师,每千名学生有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水平,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其次要加强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的密度和强度,把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教师纳入高职院校重点师资培养计划中,通过培训不断提升从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职业责任感。

6.自我引导与自我调适

从本质上讲,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就是让大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自我回归,使他们学会调控和把握自己,使他们在面对人生决择或遇到心理困惑和冲突时,能够用更加积极冷静的态度去应对。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正面的自我教育、自我引导,只有学会主动正视现实,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才能做到有效控制自我,逐渐形成自知、自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生活观。良好的校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学校可利用各种契机开展色彩纷呈的文体活动、竞赛、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体验,在实践中增强心智和才能,从而获得健康向上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张晓荒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0,(1)。

[2]仲稳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运行与评价[J].职业教育研究,2010,(2)。

本文系201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不同学生群体创新心理品质研究”(课题编号:2013B32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