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尚君利

尚君利

语文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都包含着创新教育的诸多因素。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并且使其充分的释放出来,必须给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的空间,必须摒弃教学中那些妨碍创新思维发展的诸多因素,激活埋藏在学生心底的创新意识,继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要打破教师主宰课堂的惯例

彻底摒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堵塞了他们回旋喷涌的思辨力。教师自身只有从观念上更新,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像朋友一样的相处,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个性、人格、尊严,在教学中创造出一种让学生不受压抑的愉悦情感,为他们的个性释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师生双方都要重新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因为角色定位可以唤起相应的行为。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受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当做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决不能把他们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后,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使之在参与教学中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过渡,逐渐形成自主参与意识。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我在教《信陵君窃符救赵》时,让学生讨论“信陵君的所作所为是否值得褒扬?”在教《孔乙己》时,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孔乙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在教《祝福》时,让学生讨论“‘我’代表谁?‘狼’代表什么?”学生反应热烈,以上讨论都成了这些课的亮点所在。

由些可见,学生处在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会得到诱发和补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争辩,使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中解决,使本来能解决的问题找到更便捷的方法和圆满的答案,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其实,这样的思维交锋比结论本身更重要,讨论和争辩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大大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某些描述,在头脑中构造出活灵活现的、从未见过的事物的形象的思维过程。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唤起头脑中有关表象,并根据作者的提示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再造新的形象。这种做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点所在,因为要对课文进行扩充或补充,首先得立足于对课文内容深刻的理解和形象的感知。例如我在教《故乡》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做一番描述,甚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描述画出闰土的形象,使学生仿佛真的看见了闰土一样,深刻的感受到少年闰土的英姿勃发,中年闰土的颓废、麻木。而我在教授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结尾续写课文,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其中的浓浓地爱国之情。有的学生联想到几年以后,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在反法西斯的战场上再次相遇,这时的小弗郎士再也不是贪玩的、不懂事的孩子,而转变为一个英勇的斗士,师生二人共同为法国的解放而并肩作战。有的学生写成小弗郎士和他的同学们深受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的鼓舞,他们与新来的法语教师做斗争,终于把他撵出了课堂,学生通过人物描写的方法把这个取代了韩麦尔先生的教师刻画得极其的猥琐,孩子们对他充满了厌恶之情。我读了之后,对学生的想象力赞叹不已。学生也通过续写,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许有人会说,再造想象中并没有使学生产生新见解、新观念。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它是培养创新意识中必不少的一个环节,有了这个基础环节,才能进入培养创新意识的最重要的一步———创造。

4鼓励学生思维多角度的辐射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这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联系。教师考虑的是如果学生有各自的不同的认识,那么考试将如何应对呢?在考试这个指挥棒下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统一规格。表现在课堂上,常常学生正襟危坐,接受、同化、记忆和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即使理解和消化,也不过是为了牢固地记忆知识,如果变换角度或是换个场合,学生则不知所措。教师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受到教师的思维影响,学生的思维拘泥于同一个方向,造成千人一面的局面。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本质上只是知识的复制品。于是,尽管班级有许多学生,但是他们对于问题的认识都停留在同一方向、同一水平上。这样做,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抑制思维的发展、妨碍学生的创新,结果只能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长此已往,学生甚至就会像初进大观园的林黛玉,“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应该打破惟我独尊的思想,树立让全体学生都真正动起来的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允许学生并鼓励他们的思维朝不同方向辐射。

创新教育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本质。作为教师应该面对所有的学生,发展每一个体的创造个性;作为学生则应该将个性智能特长的发展提到重要位置,不再倡导循规蹈矩、死记硬背、人云亦云,要敢于标新立异。

总之,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九中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