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腹针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张伟

张伟

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09

【摘要】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4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疗法治疗组和口服血脂康对照组,观察两组降低血脂TC、TG、HDL-C、LDL-C指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可明显降低血脂指标,且与对照组在降低血脂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治疗能明显改善血脂指标,效果与血脂康治疗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腹针疗法;高脂血症;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热量饮食和运动量减少等不良生活方式日益凸显,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高脂血症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的脂代谢紊乱综合症,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笔者随着门诊工作年限的增加,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服用降脂药物后出现周身酸痛、血肌酐升高、肝功能异常等药物不良反应。笔者师从于北京第四批名中医王丽平教授学习腹针,在临床中应用腹针较多,因此采用腹针疗法治疗高脂血症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符合纳入标准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9岁,平均为54岁;平均BMI29.2。对照组20例,男4例,女16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9岁.平均为55.3岁;平均BMI29.3。两组在年龄、BMI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诊断与病例选择标准

1.2.1纳入标准参照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诊断标准的高脂血症患者,LDL>3.2mmol/L和(或)TC>5.2mmol/L,均可纳入临床观察。

1.2.2排除标准

(1)1年内服用过降脂药物,或其他治疗药等影响血脂代谢药物的患者。(2)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异常。(3)有严重慢性病病史,或3个月内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4)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适合临床试验的患者。(5)实验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2.治疗方法

2.1腹针治疗组:针具选用0.22×40mm一次性针灸针。腹部常规消毒后取中脘、水分、气海、关元、水道、天枢、大横,直刺0.5~1寸,留针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药物对照组:血脂康胶囊,0.3g/粒,12粒/盒,口服0.6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60d。

2.3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2]。因此,我们要求两组患者按照要求控制饮食及适量运动。

3.疗效观察

3.1观测指标

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情况。

3.2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2002年制定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血脂调节药物的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TC下降>20%且TG下降>30%;或HDL-C上升20%mmol/L且LDL-C下降30%。(2)有效:TC下降>10%-20%且TG下降>20%-30%,或HDL-C上升10-20%mmol/L且LDL-C下降20%-30%。(3)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3.3治疗结果

3.3.1血脂指标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差异比较,治疗前两组血脂各项血脂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HDL-C指标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HDL-C指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对高脂血症疗效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9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高脂血症多发于中年之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早期有效干预可降低心脑肾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高脂血症属痰浊范畴,病机多为饮食不节或嗜酒成瘾,以致脾脏运化失司,或因先天肾气不足,水液代谢乏力,脾肾亏虚更会导致痰浊丛生,无处通利分化。因此,痰浊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浊为高脂血症之标,脾、肾亏虚为高脂血症之本。

腹针理论认为痰浊与脾肾关系密切,调整腹部穴位可以直接调整脾肾功能,故选取中脘、水分、气海、关元、水道、天枢、大横通调脏腑气化功能,促进机体祛痰化浊。中脘斡旋中焦,为健脾益气要穴;水分分利水湿,气海主一身之气,关元培肾固本,水道疏利下焦,天枢疏理中焦,大横理气健脾。诸穴合用具有调和阴阳,健益脾肾,行气利水,化痰祛浊之功效。脾肾健,痰浊除,则血脂降。

长期服用降脂药造成肌肉组织、肝肾功能损害使得许多患者谈药色变。腹针疗法通过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3]腹针疗法是微针疗法之一,患者更容易接受,且无毒副作用,因此,应用腹针疗法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9。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401-404.

[3]薄智云,腹针疗法,[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