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郭萍萍

郭萍萍(潍坊市经济学校山东潍坊262200)

摘要: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和不足,将两种方法相互糅合、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以“低成本”取得“高效能”。

关键词: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势互补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这一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正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独霸课堂的局面。传统教学手段虽然具有备课省时省力、教学成本低、操作灵活自如、可以随机应变、方便临场发挥、留有想象空间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讲授内容受到时空的限制,不能展示三维空间图像、不能模拟实验操作过程、不能重复教学内容、课堂容量小等缺点。而多媒体正因能克服上述缺点而受到教师的到青睐、学生的欢迎。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

1.多媒体课件能够化抽象为具体,直观性强。例如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功用是学习的重点内容,是应用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认识、理解这部分内容,将实物展示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相结合,将元件的结构制成爆炸图,把元件的工作原理用动画演示,直观性强,学生易于认识,印象深刻。

2.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在《工程力学》中材料力学部分的学习,根据这部分内容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在认识梁和简化梁时,可将生产、生活中学生有一定认识的发生弯曲变形的杆件的运动做成视频,把梁的简化尤其是支座的简化做成动画,然后再把必要的图片及文字说明加入,便于学生将研究对象抽象为力学模型加以分析、计算,进行机械运动分析和强度分析,并为后续课程服务。

3.多媒体课件可以化静为动。这样,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有效地组织教学。

4.模拟性。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实验能够验证一些结论,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学时、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实验的课题是有限的。而采用多媒体就可以在完成基本实验的基础上,来扩充一些模拟实验。

5.信息量大,课堂容量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工程中学习材料力学这部分内容时,它的研究对象是杆件,而且是直杆,不需要到生产车间、工地去寻找相应变形的杆件,只要将典型杆件的动作用录像或动画演示的方法集中在课件中。如果要轴向拉伸和压缩,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到曲柄连杆机构中连杆的动作,也能看到镗刀镗孔的工作过程,还能看到建筑物中的桁架结构等等,在较短时间内我们可以得到大量信息,从多角度、多方面对所学内容加以认识,扩大学生视野,教学效果好。

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1.应变能力差,操作较机械。多媒体课件是事先制作好的,其中教学顺序、链接都是事先做好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做课件时未曾预料到的突发情况,需要教师临场发挥,而使用多媒体往往不在设计之内,会影响到教师的发挥,不利于师生交流。

2.不利于教师基本功的全面提高,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很多教师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上,认为只要把课件制作得图文并茂就是备好课了,从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的研究。上课前考虑的是如何展示课件,而不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来分析、解决问题,对教师基本功的认识有失偏颇。其实,拿起粉笔能板书,拿起作图工具能在黑板上绘制图形、表格,跟能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同等重要。

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如果课件展示的内容过满、过于花哨,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只会停留在表面,而不去深入思考问题,阻碍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本着“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在教学中应将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互糅合、取长补短,以形成优势互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从理论高度加以认识。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手段都是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效果的,任何教学手段的选择必须是合理有效的,既要加强传统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又要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学科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其次,课件制作中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课件制作以传统教案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难以用语言叙述的知识采用形象的动画或图形加以描述,同时可选择使用相关实物、模型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思维活性,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授课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同时,还要讲述教学方法和技巧。要注意板书,以将本节的主要内容脉络清晰地保留下来;因多媒体授课信息量大,所以要控制语速,对重点、难点之处尤其如此,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能只顾操作设备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要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