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

丛欣

丛欣

(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炭总医院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资料分析。患者主诉心跳加快、心悸、头晕眼花、压迫、疼痛、在轻度体力活动或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等症状。结果52例心房颤动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显著效果29例,有所好转15例,出现并发症2例,无效5例,自行出院1例。结论在同时进行抗凝治疗的房颤人群中,死亡与卒中不相关。这些结果强调有必要找出有效抗凝治疗以外的干预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心房颤动窦性心律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66-0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心房电活动极度紊乱而损及机械功能为特点的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电图上表现为固有P波消失,而代之以大小形态及频率均多变的快速颤动波[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其中男22例,女30例,年龄66~79岁,患者主诉心跳加快、心悸、头晕眼花、压迫、疼痛、在轻度体力活动或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等症状。

1.2方法

1.2.1转复房颐为窦性心律

房颤持续的时间长短是能否自行转复窦性心律的最重要因素,持续时间愈长,转复的机会愈小。药物或电击都可实现心律转复。目前治疗多推荐在初发48小时内的房颤应用药物转复,时间更长的则采用电复律。对于房颤伴较快心室率、症状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包括伴有经房室旁路前传的房颤患者,则应尽早或紧急电复律。伴有潜在病因的患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在病因未纠正前,一般不予复律。房颤复律期间应进行抗凝治疗[2]。

1.2.1.1药物转复房颤药物复律主妻用于新近发生,特别是48小时以内的阵发性房颤,许多对照研究发现I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可以有效复律,与安慰剂相比以上两类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转复房颤。地高辛、钙通道阻滞剂对转复房颤是无效的,常用的I类抗心律失常药包括普鲁卡因胺、氟卡尼、普罗帕酮,常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包括衣布利特,多非利特和胺碘酮。2006年ACC/AHA/ESC房颤指南建议将氟卡尼、普罗帕酮、索他洛尔作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的维持窦性心律的起始治疗,将胺碘酮、普鲁卡因胺、多非利特作为阵发性房颤的二线治疗。索他洛尔对房颤复律作用有限,但是由于其β受体阻滞作用能有效控制心室率。2006年ACC/AHA/ESC指南不推荐索他洛尔用于房颤的转复,但是,作为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可作为起始治疗。为评价药物转复的能力,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和给药途径均须考虑。阵发性房颤较持续性房颤复律容易,阵发性房颤经常在1小时内转复,也有人认为房颤的复律发生在几小时到1~2日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对于转复房颤的药物选择是必须考虑的,对于冠心病,高血压伴左室增厚,充血性心衰等器质性心脏病,因为I类药物可以增加室性心律失常而慎用。IC类药物因为负性肌力作用不能用于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但胺碘酮由于没有负性肌力作用可以用于以上患者。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房颤的持续时间,IC类抗心律失常药对新发房颤效果较好,房颤持续时间小于1日,静脉推注氟卡尼或普罗帕酮1小时后转复成功率为90%,而对持续了几天的房颤作用有限。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对新近发生的房颤转律效果低于IC类药物,但是对于持续了几周的房颤效果优于IC类药物。对于症状不明显的房颤患者也可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心律转复。如果用IC类药进行心律转复,顿服剂量(体重<70kg普罗帕酮450mg,≥70kg普罗帕酮600mg)可使70%~80%的房颤患者在平均4小时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该剂量欧美国家常用,对我国患者是否适当尚不能定论。ACC/AHA/ESC指南强调应用该方法的适应人群为无窦房结功能异常,无传导阻滞,无Brugada综合征,无QT延长,无器质性心脏病,既往入院应用该方法被证明安全有效的患者。

1.2.1.2体外直流电同步复律体外(经胸)直流电复律可作为持续性(非自行转复的)房颤发作时伴有血流动力学恶化患者的一线治疗。复律前应向患者介绍复律的过程,以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患者空腹6小时,祛除假牙,去枕平卧,监测并记录患者心电图。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静脉应用短效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轻度麻醉状态。同时应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检测并确保除颤器的同步性非常重要,应选择R波明显的导联作为同步监护导联。电极板的位置通常选择前侧位或前后位。选择前侧位时前面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第二三肋间,侧位电极板置于左侧锁骨中线上第四肋间下缘。前后位时前面电极板位置同上,后面电极板置于左侧肩胛骨下缘。前后位时除颤电流可贯穿双侧心房,可使其同时被除极,同时与前侧位相比电极板间的距离较小,包括肺组织较少,有利于房颤的转复。不过无论采用哪种位置均应保证电极板直接与胸壁良好接触,避免将电极板置于乳房上。目前ACC/AHA/ESC房颤指南推荐首次复律能量至少200J,如房颤持续,继续给予360J,必要时可重复。在放电前应暂时停止吸氧。房颤直流电复律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进一步提高房颤转复成功率。根据持续性房颤复律结果的不同提出了以下几种定义:①如电复律后房颤未能终止,心电图没有发现一次窦律,视为复律失败。②如能恢复窦律但几分钟内复发称为即刻复发,文献报道体外电复律即刻复发率在5%~26%之间,持续房颤和阵发房颤均有发生,与房颤持续的时间成负相关。③如果电复律后转复为窦律,且没有即刻复发发生,多数患者24小时内房颤不会复发,但自复律后第二天至2周,房颤仍有可能发生,称为亚急性复发,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即刻复发,并使复律成功率进一步降低。④第三种时间依赖性复发称为晚期复发,发生在随后的几个月中。

2结果

52例心房颤动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显著效果29例,有所好转15例,出现并发症2例,无效5例,自行出院1例。

3讨论

房颤的病因有多种,所有能够对心房肌产生影响,导致包括心房扩张、心房肌增生、缺血、纤维化、炎性浸润和渗出等改变的心脏病都可为房颤的病因。此外,很多与年龄相关的改变,如淀粉样物质沉积和纤维化也可能与老年患者的房颤发生率增加有关。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活性也会对心房的电生理特性产生影响,从而触发房颤。全身感染、肺部疾病、肺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还有其他一些代谢异常都可能触发房颤。15%的房颤患者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没有其他常见促发房颤的原因[3]。

房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的诊断价值,房颤的症状取决于发作时的心室率、心功能、伴随的疾病、房颤持续时间以及患者感知症状的敏感性等多种因素。大多数患者有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疲乏、头晕和黑矇等症状,心房利钠肽的分泌增多还可引起多尿。

参考文献

[1]周自强,胡大一,陈捷,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491-494.

[2]黄从新.进一步加强心房颤动防治的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3):161-162.

[3]耿现仓,司海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防治[J].新医学.?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