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评价支架”,有效提升习作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构建“评价支架”,有效提升习作水平

赵崇娟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310000)

摘要:依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评价建议,评价支架的设计应以“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为前提。同时,“评价支架”应根据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在个性化、多样化的自评、互评形式中使用,并注意创新“评价支架”形式,以充分发挥支架的辅助效用,有效提升习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支架;评价支架;习作;兴趣;评价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二学段具体目标中,对习作目标作了相关阐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然而,国家教育部虽然以纲要文件的形式,要求重视习作教学中的兴趣培养,但新课标实施6年以来,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习作兴趣的问题,如何提高写作教学效果已然成为小学语文老师的心病。

“支架理论”是为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提供帮助的。“支架理论”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应创造最近发展区,借助某种帮助,把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随后,Wood、Bruner和Ross等美国学者在维果斯基的理论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支架”这一概念。“支架”又可称为“脚手架”,是建筑业的专业术语。建造房屋时,建筑人员搭建临时性架子,待到房屋建造完成,又将脚手架逐层拆除。教育界由此得到启发,将“支架”这一概念引入教育教学中,使其有了新的“比喻义”。教师或同伴为学生提供的解决学习困境的指导、帮助,即为“支架”。与建筑业的“脚手架”一样,这种支架帮助必须是暂时的,“要根据学习者的知识能力水平发展的变化不断调整,逐渐减少,直至撤销。”语文学科写作的“评价支架”是围绕写作过程中“怎么评”设计的,此外还有围绕关于“怎么写”等方面的支架设计,本文笔者仅就“评价支架”的设计和运用展开论述。

一、从课标出发,以兴趣和习惯培养为前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写作”按梯度分为写话、习作、写作三个层面,第一学段将作文训练书面语表达定位于“写话”、,是为了缓解乃至消除儿童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同时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而习作是以说话、写话为训练起点的,“从口语入手,以口语带动书面语言的训练,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对习作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也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

习作评价的重心是写作兴趣,习作评价不应只是关注所呈现的写话内容,而应关怀小学生整个成长过程及其特点,查看其投入习作时的动机情况,并同时观察学生采用的习作方法等,重视习作全过程,以求帮助中低段学生形成端正的习作态度,积极的写作动机,为长远的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基石。据于此,评价支架的设计应以“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为前提。

二、开展习作自评互评,明确“评价标准”

“评价支架”是围绕“怎么评”展开的,就目前的写作教学来看,评价方式仍以集体批改为主,评价的结果以打等第、写评语等形式呈现。集体批改、打等第、写评语的方式虽然效率较高,操作也更为简便,但根据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个性化、多样化的呈现形式会更好。

好作文是反复修改出来的,而学生也是具备自我修改能力的。很多时候学生读一读,他们会觉得自己写的这个句子怪怪的,但是哪里怪了,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教师可以就“一篇好的作文的标准是怎么样,怎样具体的习作内容是不合宜的”相关内容,设计一个评价支架,辅助学生对好作文有个清晰的认识和定位。教师将学生习作中常见的病句进行归类,并明确告知学生有类似习作错误存在要扣分,在这样的评价支架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有效避开“习作失误”,学生每次习作都有意识地避免一个语病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习作语言就会慢慢变得简洁、通顺、明净。“评价支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提升习作水平。

此外,“评价支架”的设计形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否则设计“评价支架”就会事倍功半,具体来看这样一个习作的评价支架——三年级写“我最敬爱的爸爸”的评价支架:

1.基本没有语病,字数达要求,能体现我对爸爸的“敬爱”。盖一个漂亮的印章。

2.没有语病,语句通顺,写出了我对爸爸的敬爱,又有爸爸的“人物形象”描写,盖两个漂亮的印章。

3.语言优美,爸爸的形象深入人心,有具体的外貌描写,有写出了我对爸爸敬爱的具体原因,在具体的叙述中情节起伏生动,能运用一些细节描写,盖三个漂亮的印章。

当然,这个评价支架中“盖一个漂亮的印章”完全可以替换成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者贴一朵小红花等等。借助讨喜的图画来传递评价,比如贴贴纸、盖印章,绘画等,是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这样一个充满创意和爱心的评价支架,对小学生来说,必然充满了新奇感和愉悦感,学生写好作文的兴趣会得到大大的激发。另外,“评价支架”也可以在互评环节中使用,三四年级小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占主导地位,喜欢通过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来评价和认识自己的习作水平,借助这样的评价支架,学生能够相对客观、准确地进行习作互评,而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收获的可爱漂亮的印章奖励,又能有效转换为学生的“强化物”,帮助学生取习作的满足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习作期待,提升习作的自信心。

“评价支架”必须基于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具体习作困境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帮助学生将潜在的写作能力化为现实的习作能力,并不断更新“评价支架”,为学生更高水平的习作服务。同时,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创新“评价支架”的形式,以充分发挥支架的辅助效用。

“评价支架”只是写作支架中的一种,此外还有关于怎么写的策略支架等,教师需要保持学习和思考,设计出更好更适合学情的辅助性“支架。”虽不能断言“评价支架”能显著改善学生的习作水平,但确是能为习作教学提供一个有效的“脚手架”,帮助学生提升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张红梅、朱丹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董倍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5]姚兴宇.大连开发区小学第二学段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

[6]卢丽娜.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略谈[J].文学教育,2011.7.

[7]杨九俊,姚娘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周子房.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5,z3

[9]任传光.写作学习支架设计举隅[J].语文教学通讯2017,5c

[10]杨雅琦.基于“支架式”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上海市J小学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