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城》有感而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读《边城》有感而论

黄玲

黄玲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阳春镇长江学校644200

【摘要】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写于1934年,这部小说问世后,曾有“震动中外文坛”之誉。作者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对乡亲的挚爱,用他那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清丽流畅的文字,写出了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质朴、憨厚人性美的赞美和追求。

【关键词】人性美、人情美、淳厚质朴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2-134-01

一、前言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件别致的艺术精品,作品寄寓着沈从文“爱”与“美”的美学理想。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大大增加了小说的风采和艺术魅力。

二、从人性美看沈从文写作《边城》的根本动因

沈从文的《边城》,以恬静平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构建了一个属于他的“湘西世界”,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至善至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翠翠与傩送这对恋人既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也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更没有充满铜臭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含蓄的东方的传统美德。作品通过对男女之间的爱情,祖孙之间淳浓的亲情,邻里之间友爱互助、和睦相处的乡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去追求那“无悔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礼”的美德。从而来反衬内地丑恶的社会现实,以唤起人们美好的人性。由于作品描写的是爱和美的人生,作者讴歌的是爱与美的人性,这就自然体现了小说“浓浓的地方色彩,淡淡的时代投影”的艺术风格。既真实、质朴又带有想象和象征意味。小说所描绘的至善至美的环境和人物,是那动荡残酷的三十年代以前的事,作者曾经说:“这样写的目的是拟将‘过去’和‘当前’对照,重新燃起青年的自尊心和同情心。”

三、从人性美、人情美出发抒发作者的情感

《边城》中的湘西社会中淳厚、质朴的人情,彬彬有礼的古风,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了作者理想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沈从文之所以对边城人性美和人情美作理想化的表现,其意图就是在于从道德视角出发,为湘西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美德和新的活力,并观照民族品德重造未来的走向。作者的这一创作追求是建立在批判现代文明,扭曲人性的基础之上的。他创作《边城》的用意在于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相对照;把湘西社会的‘过去’与‘当前’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情美’与今天的‘惟利惟实的庸俗人生观’相对照”。在这两种对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从而引起人们“对人生向上的憧憬;对当前一切腐烂现实的怀疑”。当然,作品强大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意义,远远超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就作品丰富深广的内容及诗的语言,诗的意境而论,我们说《边城》是一部最短的长篇小说,却是一首最长的叙事诗,是非常恰当的。作者在一种洋溢着诗情画意和浓厚的地方色彩的特定环境中描绘爱和美的人生。优美的风景和迷人湘西风俗画,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与作品中的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人物独具的风采浑然交融。作者注重小说的意蕴和情致,却不讲究情节和结构,他将散文的笔法和诗歌的抒情因素融入小说中,创造出一种抒情写意的表达方式。作品语言质朴清丽,含蓄自然,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整篇小说回荡着作者对故土风物人情的热爱和眷恋。

四、《边城》寄托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

《边城》是田园诗中的杰作,是一支湘西乡村生活的牧歌,也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更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一幅用人性美绘就的无彩之画。它以其独到的思想认识和艺术表现方式,绘制了一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生活的恢宏画卷。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③促使作者以特异的湘西边陲,作为构筑善与美的“神庙”基地。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走进《边城》,你一定会被那浓郁的质朴的民风和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人性美所震撼,自然的田园、牧歌的纯美,思想也会得到净化。沈从文创作时往往去除现实生活中严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故而,他的作品游离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文学的大道上另辟蹊径,以抒写自然的人性为题材,从而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反思。

五、结语

在沈从文看来:“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故表现人性便是他创作的中心,因此,我认为《边城》创作源于对人性美的爱。它真正寄寓着沈从文的审美追求,体现了他对“湘西世界”的痴迷,对“爱”与“美”“女神”翠翠的膜拜,对“造境”艺术的完美体现,对人性美、人情美的人生形式的神往。它是一篇用小说形式写成的牧歌,也是一首爱世界爱人类的赞歌。它以其自然、轻灵、深情的笔触表达作者对故乡山水自然美的厚爱,在边城明净的底色中,蕴含着作者对美好爱情生活的深情讴歌与热切向往。

参考文献

【1】沈从文:《长河》,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自学考试题典第37页。

【3】沈从文《沈从文小说习作选集8226:代序》作品语言质朴清丽含蓄自然,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整篇小说回荡着作者对故土风物人情的热爱和眷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