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余娟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龙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2000)

摘要: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在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n=20)使用膈下逐瘀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证候积分和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可有效提高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痛经症状、体征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痛经;血瘀型;布洛芬缓释胶囊;膈下逐瘀汤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diaphragmaticunderbystasissoupintheapplicationofqiandbloodstasistypeofdysmenorrheatreatmenteffect.CollectedinFebruary2016toFebruary2017,ourhospitalof40patientswithdysmenorrheaqistagnancyandbloodstasissyndrome,canbepidedintotwogroupsbyrandomnumbermethod,thecontrolgroup(n=20)useibuprofensustainedreleasecapsule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n=20)useunderthediaphragmbystasissouptreatment,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treatment,thescoresbeforeandaftertreatmentandthedegreeofpain.Resultsthe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treatmenteffectiveratewas95.00%,80.00%,thecontrolgroup(P<0.05;ObservationgroupaftertreatmentinpatientswithsyndromeintegralandpainVASscorewasbetterthan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underthediaphragmbystasissoupcaneffectivelyimprovethetherapeuticeffectofqiandbloodstasistypeofdysmenorrhea,playsapositiveroletoimprovepatientswithdysmenorrheasymptoms,signs,isworthyofpopulariza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dysmenorrhea;Bloodstasistype;Ibuprofensustainedreleasecapsule.Underthediaphragmbystasissoup

痛经是一种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未婚女性中较为多见,调查显示[1],我国约50%的未婚女性存在痛经现象,痛经在行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严重的影响了女性的正常工作、生活,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痛经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西医镇痛治疗,仅能部分缓解月经的疼痛感,且单纯应用西药,患者不良反应较多,易耐受,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基于此,我院采用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医林改错》的膈下逐瘀汤进行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0例患者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20例患者使用膈下逐瘀汤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年龄19~35岁,平均年龄26.31±4.17岁,病程19~33个月,平均病程25.63±6.54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6.79±4.32岁,病程16~35个月,平均病程25.17±6.09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痛经的诊断标准[2];②患者经中医辨证均确诊为气滞血瘀证,且为原发性痛经;③患者年龄18~35岁,月经周期规律;④患者在接受治疗前15d内未使用过镇痛、镇静或激素类药物;⑤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⑥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非血瘀证患者;②继发性痛经患者;③患者月经周期不规律;④患者存在严重肝、肾、循环系统疾病;⑤患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治疗依从性较差。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膈下逐瘀汤进行治疗,处方如下:当归10g、川芎10g、赤芍8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5g、延胡索6g、五灵脂8g、乌药9g、香附6g、丹皮6g、甘草10g[3],烦躁胁痛者,酌加柴胡9g,郁金15g,栀子15g以疏肝清热;口干、便结者,酌加黄柏10g、知母10g、大黄10g以泻火通便;兼寒者,小腹冷痛,酌加艾叶10g、小茴香6g,随证加减;上述诸药加水煎煮,取200mL水煎液为一剂,于月经前3d开始服用,1剂/d,早晚分服,连续给药10天,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患者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即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1粒/次,qd,月经来潮前2~3d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0天,治疗3个月经周期。

1.2.2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和疼痛程度作为评价指标。证候积分评价,月经期间出现小腹疼痛5分(基础分),腹痛明显加0.5分,腹痛难忍加1分,坐卧不宁加1分,面色苍白加0.5分,四肢厥冷加1分,冷汗淋漓加1分,影响工作、学习加1分,伴腰部酸痛加0.5分、伴腹泻加0.5分,伴恶心呕吐加0.5分,休克加2分。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价。治疗效果评价,治愈:治疗后患者痛经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证候积分和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50%,,腹痛较治疗前明显减弱,其他症状也有所好转,不服用药物可正常生活;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证候积分和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25~50%,腹痛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服用止痛药后可正常生活;无效:治疗前患者痛经的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者较治疗前恶化。

1.2.3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证候积分和VAS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见表1。

3.讨论

痛经是年轻女性最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痛经的发生可能与月经期间女性子宫内膜前列腺素水平升高[4],造成子宫内膜收缩增强或产生痉挛性收缩有关,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西医对症治疗,仅能暂时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停药后,痛经仍会复发,无法有效进行治疗。痛经始见于《诸病源候论》,中医理论认为该证的病机在于真阴不足、冲任伏热、湿痰闭塞患者子宫,造成冲任气血运行不畅,子宫气滞血瘀、积血闭塞,临床上以气滞血瘀型痛经最为常见,“气滞则不通”、“不通则痛”,因此临床治疗应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主。膈下逐瘀汤中桃仁、红花、赤芍、丹皮、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5],枳壳、乌药、延胡索、香附行气活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方中诸药合理配伍,共奏“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从而使患者冲任和子宫气血调和流畅,同时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依据患者症状的变化,合理的调节处方中药物的使用剂量,有效的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的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膈下逐瘀汤可有效提高血瘀型痛经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痛经症状、体征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樊丽,于燕,王晓姗,等.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263-265.

[2]中华人民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3-265.

[3]陈洪芳.加减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疲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5):30-31.

[4]徐云霞,李大剑,李伟莉.膈下逐瘀汤对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减少其复发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4):365-366.

[5]张慧,吕美.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1,27(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