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痛经系妇科常见疾病,笔者采用血府逐汤加减治疗瘀血型痛经疗效满意,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血瘀 痛经
  • 简介:【摘 要】目  的:观察府逐汤联合调神化针刺法治疗气滞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  法:将80例气滞失眠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血府逐汤联合调神化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府逐汤治疗。结  果:两组通过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量表各项积分评定,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5%,而对照组仅为62.5%,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  论:府逐汤联合调神化针刺法治疗气滞失眠,临床疗效较佳。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调神化瘀针刺法 气滞血瘀型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府逐汤治疗气滞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气滞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府逐汤)与对照组(常规西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2.50%,P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气滞血瘀型 冠心病心绞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府逐汤加减在气滞痛经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90例2016年2月—2017年1月气滞痛经患者,根据施行方法分对照组、府逐组。对照组给予芬必得缓解疼痛;府逐组给予府逐汤加减缓解疼痛。比较两组患者气滞痛经治疗效果;经血少、经血淤块、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消失时间;用药不良现象发生率。结果府逐组患者气滞痛经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府逐组经血少、经血淤块、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府逐组用药不良现象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府逐汤加减在气滞痛经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症状消退,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 标签: 血府逐瘀汤加减 气滞血瘀型痛经 效果
  • 简介:摘要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1。其病因病机各大医家多有论述,总体可分为虚实两端,一为“不通则痛”,一为“不荣则痛”。而吾师梁学林教授在不断汲取各大医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气滞是导致痛经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上提倡行气活血,化止痛,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方药选用晚清名医王清任的“膈下逐汤”随证加减化裁,在临床上疗效显著。我有幸在从师学习期间对气滞痛经的辨证论治略有体会,对此做总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膈下逐汤在气滞痛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气滞痛经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n=20)使用膈下逐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证候积分和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膈下逐汤可有效提高气滞痛经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痛经症状、体征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痛经 血瘀型 布洛芬缓释胶囊 膈下逐瘀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府逐汤治疗气虚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服用卡托普利片,治疗组加服加味府逐汤配合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和本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味府逐汤治疗气虚高血压病具有一定降压效果。

  • 标签: 加味血府逐瘀汤 高血压病 气虚血瘀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府逐汤加减在气滞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气滞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血府逐汤加减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和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比粘度、全比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府逐汤加减可有效提高气滞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脂水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气滞血瘀 血府逐瘀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府逐汤和血脂康胶囊用于气滞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60例气滞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予府逐汤治疗,对照组患者以血脂康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血脂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副作用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滞高脂血症患者采取府逐汤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血脂康胶囊治疗,可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改善,药物副作用均比较轻微,安全性好。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血脂康胶囊 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府逐汤治疗气滞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黄褐斑(气滞)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血府逐汤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府逐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复发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治疗后总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针刺 血府逐瘀汤 黄褐斑 气滞血瘀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气滞腰痛患者采用加减府逐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择我院收治的气滞腰痛患者两组,共100例参与此次研究,一组为研究组通过加减府逐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50例),另一组为参照组通过单一加减府逐汤治疗(5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数据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50(100.00%)明显比参照组总有效率41(82.00%)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功能性障碍评分组间对比差异细微(P>0.05);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及功能性障碍评分,研究组(2.34±0.64)、(3.65±0.17)明显比参照组(4.36±0.28)、(5.73±0.61)低(P<0.05)。结论 针对滞腰痛患者采用加减府逐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同时患者疼痛感减轻,功能性障碍情况得到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气滞血瘀型腰痛 加减血府逐瘀汤 中医定向透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痹病中医阴虚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给予阴虚汤,对照组给予口服丹参滴丸规范治疗,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0.95。对照组总有效率0.67,其他情况基本相同。两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P>0.05)。

  • 标签: 胸痹病 阴虚血瘀证型 阴虚血瘀汤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优化肾虚卵巢早衰动物模型,为中医药辨证治疗肾虚卵巢早衰提供实验研究基础。方法将动情周期正常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疾病模型组、病症结合模型组A(雷公藤多苷片+冰浴法)、病症结合模型组B(雷公藤多苷片+猫吓鼠+高脂饮食),每组12只,按照实验方案实施,每组大鼠连续造模28天后24h取材,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中雌二醇(E2)含量,ELISA法测定抗缪勒管激素(AMH),及测定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疾病模型组、病证结合模型组A和、B的E2和AMH水平下降(P<0.05);病证结合模型组A和B组与空白组及疾病模型组相比,血液粘度、全低切还原粘度及全高切还原粘度均上升(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中病证结合模型组B组在血浆粘度改变上较A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悬浮液灌胃结合“冰浴法”,或“猫吓鼠”加高脂饮食造模28天可成功建立肾虚卵巢早衰大鼠模型;“猫吓鼠”加高脂饮食法在血浆粘度改变上优于“冰浴法”。

  • 标签: 肾虚血瘀 动物模型 卵巢早衰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茜艾汤治疗崩漏经验。方法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崩漏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参照组(42例)采用常规西药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进行治疗,给予茜艾汤组(42例)采用茜艾汤治疗。探析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临床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后,茜艾汤组中医症候积分(3.17±1.26)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茜艾汤组临床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茜艾汤治疗崩漏经验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茜艾汤 血瘀型崩漏 经验
  • 简介:目的:采用病、证模型复合的方法建立颈椎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选择3月龄雌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颈椎病模型组和颈椎病模型组,每组10只。颈椎病模型采用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颈椎病模型在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基础上复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加肾上腺素法模型制成。通过动物体征、血液流变学、CD62p验证证;通过颈椎间盘组织病理学、Ⅱ和X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Agc0、Col2a1、MMP-13和TIMP-1的基因表达评判椎间盘退变程度证实颈椎病模型的成立。结果:颈椎病模型组动物舌质紫、斑,尾色青;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D62p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颈椎间盘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退变更加明显,Ⅱ胶原蛋白表达减少,X胶原表达增高,与正常组和颈椎病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gc1、Col2a1和TIMP-1的基因表达降低,MMP-13基因表达增高,Agc1、Col2a1的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颈椎病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病、证模型复合的方式建立了大鼠颈椎病模型,可以加重颈椎间盘的退变。

  • 标签: 血瘀 颈椎病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大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