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1例

党崇海

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林业局职工医院152412

【摘要】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理气和胃汤为基础方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给予吗丁啉和健胃消食片,同时辅助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的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促进胃动素分泌的作用亦优于对照组。结论:以理气和胃汤为基础方辨证分型治疗四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辨证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讨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97-01

前言: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性上腹部不适,可伴有食后腹胀、腹部胀气、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许多消化道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消化不良,如溃疡病、反流性食管炎、肝炎、胆囊炎、胃癌及胰腺疾病等,若只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其它器质性病变,可认为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与胃动力障碍、精神因素、胃酸敏感性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气滞,运化失司所为,当以疏肝理气,健脾开胃为治。西医学和中医学分别有不同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疗效也不尽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31例,予辨证内服联合中药外敷,穴位推拿治疗及TDP特定电磁波,对照组30例单用吗叮啉片治疗,疗程均为四周。结果:治疗组31例,临床治愈2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临床治愈18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0%,两者比较P<0.05。同时必要时服用中药进行治疗。

1.2治疗方法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基本用促动力药、抑酸抗酸药、黏膜保护剂、镇静剂、抗抑郁剂及给予心理疗法与精神疗法。

1.3临床表现

临床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见于肝郁引发脾胃失健而导致。归纳起来,可将其分型为肝郁犯胃型、肝郁脾虚型、肝郁胃热型、胃阴不足型。每当出现其他兼证时则随证立法,辨证加减,灵活用药。肝郁气滞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排气不畅、嗳气、大便干燥、腹痛隐隐、纳食减少、神疲乏力、动则尤甚、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弱。饮食积滞型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甚则疼痛,暧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肝胃郁热型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燥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1.4纳入标准

①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8-65岁者;③在接受治疗前至少15天内没有服用过任何胃肠促动力药,未参加其他临床研究并保证在本项研究期内不参加他项临床研究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项研究者。

2.结果

目前,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仍无特殊药物及满意疗效。必要时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于消化功能下降后,病人出现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及餐后饱胀、嗳气、早饱、厌食等一系列症状。中医学中没有消化不良这一病名,而是根据临床主症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中医病名。本病的主要症状有三个方面:上腹部有胀满痞塞的感觉,属于中医“痞满”证的范畴;有胸骨后痛或上腹部的疼痛感觉,属于“胃脘痛”的范畴;有烧心的感觉和泛酸的现象,属于“嘈杂”的范畴。症见饮食伤胃而致胃脘疼痛,饮食不下,嗳气反恶等,舌红苔白腻,脉弦数。可用陈皮、香附、白术、茯苓、砂仁、焦三仙、莱菔子等以健胃消食,和中止痛。症见寒邪客胃时,出现胃痛隐隐,喜温喜按,脘胀便溏等,舌淡苔白,脉沉细缓,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生姜、沉香或干姜、吴茱萸等以温中散寒,和胃止痛。辨证是中医诊疗体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中医以传统的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集中体现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认识和临床治疗水平,是区别于现代医学诊疗体系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前期的研究已经肯定了针灸治疗FD的有效性,为明确各种不同证型的FD是否适用同一种针灸治疗方案,对FD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是否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我们设计并实施了此项研究方案。疗效观察指标中胃排空、胃电图等客观疗效指标缺乏特异性,在临床研究中发现FD患者的胃排空、胃电图等指标发生了改变,此时患者的症状可能并无相应变化,国内外不少临床研究中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症见痰浊中阻而出现痞满嘈杂,纳呆脘闷,倦怠乏力等,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沉弦滑。可用四君子汤酌加黄芪、附子、干姜,或黄精、丁香、肉豆蔻等以益气温中,散寒止痛。固脾益胃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当务之急。而脾之为病多以木郁所乘。目前,关于FD发病的原因和机制尚不是非常清楚,一般认为是因为胃肠消化功能紊乱所致,与引起胃动力减低和胃排空延迟的诸多因素相关,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窦收缩力减弱或缺乏、内脏敏感性异常、小肠动力下降等生理因素以及工作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太快等精神因素。由于现代人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嗜烟喝酒、膏粱厚味、暴食暴饮、快餐冷饮、饮食不节等情况非常普遍,容易引起机体内外环境的失衡,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系乱,引起消化不良。西医多给予吗丁啉等胃肠动力药物进行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长期疗效不佳,且副作用明显。所以临床治疗处方中,大致不离柴胡、白芍、党参、香附、陈皮、砂仁、白术、茯苓、枳实、或枳壳、川楝子、竹茹、山药、扁豆、焦三仙、沙参、麦冬、延胡索、蒲公英、厚朴等。方中党参、白术、木香、砂仁、白芍、厚朴、扁豆、焦三仙等用以调理脾胃;柴胡、香附、川楝子、白芍等用以舒肝解郁。四诊八纲,辨证施治是中医疗疾的根本法则。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过程中,辨证用药,随证加减,合理配伍,皆可收到辛开苦降上下通,温补甘缓脾胃畅的良好效果。中医的治疗法则,调养与治疗并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特别嘱咐病人保持心态平和,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饮酒有度,少食生冷及五味过极,少食咖啡、巧克力、红薯、马铃薯等,少食多餐,少食零食。总之,全面调养肝脾胃的生理功能与辨证论治其病理变化,是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取得良好疗效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国佳,金季玲.辨证分型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4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10)

[2]彭子怀.辨证分型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279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03)

[3]程欢欢,崔伟锋,范军铭,韩颖萍.中医药个体化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