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与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与认识

黄少玉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第四中学425800

摘要:本文从深刻认识新课程的目标、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更新备课方式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本人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目标备课方式教学方法

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是确定的,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全国同年级同学科的课堂相差无几,教师较多的依赖于教科书和参考书,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掩盖了教师不同的专业水平。此次课程改革就需要广大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把课程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乃是新课程实施以及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轨道的核心课题。作为一线地理教师,在高一地理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对于地理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有了较真切的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新课程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要求凸显掌握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地理教材出现了“一个标准,多个版本”的局面,我们所选用的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在新课程理念下编写的新教材面前,我们要不断改变以往那些偏激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1.教材突出以学生“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教材的编写是围绕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展开的,因此新教材从形式和内容上都生动活泼,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看、喜欢学,以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要、注重学生参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为宗旨,如景观图、图表、立体示意图,案例、活动的设置等。

2.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标准。教材既是教师教的材料,更是学生学的材料,它是知识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标准。“一个标准,多个版本”鲜明地证明了这一点。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版本内容,控制难易度;也可以灵活地调整教学顺序,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的需要。

三、更新备课方式

1.从强调“共性”转变为“共性”和教师“个性”的统一。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争辩和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从而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以便拓展教学思路。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的教师是利用每周五的时间组织集体备课,共同讨论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过程等。其他时间遇到问题就集体及时解决。

2.从强调“集中”转变为“集中”和平时“交流”的统一。由于每个学生的人生阅历、生活背景、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各有差异,因而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关注点应该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备课的形式上追求多样化,应该把“集中”备课和平时“交流”完好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在讲影响聚落的形成因素上,就可以针对来自城市和农村的不同学生进行设题。

3.从强调“课前”转变为“课前”和课后“反思”的统一。在新课程中,我们都很重视课前备课这一环节,因此在集体备课时,教师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来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能够根据要求合理划分课时,使地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和能力密度大致均衡。

由于课堂是动态变化而不是静态固定的空间系统,因此,课后的教学反思应该说是课前备课的补充、延伸和升华。新课程认为教师是研究者,要求教师要反思、会反思、常反思、善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写好地理后记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在地理教学设计中产生“灵感”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善于捕捉”灵感”,并应用于地理教学中。

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1.正确认识探究式学习的涵义。探究即探讨、研究之意,就是通常所指的“深入探讨”、“反复研究”。探究式学习可分为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即探究法的两种模式。接受式探究,是学生通过向他人询问和搜集资料,得到现成的信息,以获得知识的方法。发现式探究则不然,它是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研讨等活动,得到非现成的信息,再通过整理、分析等活动得出问题的,以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我们人教版高中地理中很多的“问题研究”都融入了探究法的两种模式。

2.地理探究课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2)根据问题,查询问题;(3)分析资料,寻求问题结论;(4)交流和展示探究成果。

总之,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教师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