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谈数学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

胡涛

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胡涛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考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技能和技巧,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提问随意性大,一堂课多的提几十个问题,少的只提几个问题,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提问的质量不高,缺乏艺术性,单调,没有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提问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可以说,这样的提问在活动中不仅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而且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梯度、密度、角度,使课堂提问更有效。下面结合具体课堂教学过程来谈谈。

一、掌握好问题的难度

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差别,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假如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过难,又让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要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一些适合的问题,并可由浅入深,让学生循序渐进,从而让他们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二、安排好问题的梯度

学习活动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于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复杂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另外,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堂提问要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学记》日:“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课堂中来。

三、调节好问题的密度

提问虽然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但是提问并非越多越好,主要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如果提问过多,学生会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如果提问过少,会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适时适度,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提问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不能问个不停,应注意提问的密度和节奏。教师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力求做到少而精,所以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给学生不留思考的时间。要想密度适中,就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俗话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提问也当如此。只有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

四、选择好问题的角度

波利亚首创的“怎样解题表”,倡导教师的提问,应该从普遍适用的记忆性问题开始。据此,我们将拟定解题计划阶段的提问分为:只涉及“这一问题”的提问;涉及与此题相关的“一类题”的提问。从这些联系点着手提问,能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使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课堂提问无固定模式,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新鲜事物上的特点,可适当变换角度提问,增加提问的新颖性,同时也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可见,教师如何从提问入手,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课堂提问的优化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意义,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把握课堂提问的“度”,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