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有效作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任务驱动有效作业

戴琴琴

戴琴琴

摘要:随着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不断变化更新,广大师生转变了教学理念,任务型语言教学融入了课堂,已初步形成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局面。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英语作业也应力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它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其中既有操练性的练习,也有探索性的自主实践活动。它们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课外作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应拘泥于教材,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的所学知识,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优化英语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有效作业

一、英语课外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活动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总体创意和设计提出要求。目前,初中英语课外作业布置存在不少问题。我们教师如果对其作一反思,就不难发现它存在着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

1.作业布置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

作业形式单调乏味,多以巩固语言知识点为主要目的,很少注意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训练;同时在学习策略方面,未能开发现有课程资源,让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把网络知识同课本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作业形式收集相关知识,进而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这样,长期的机械练习会使学生对作业丧失了兴趣。

2.作业中应试能力的培养占主流,忽视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综合能力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为了便于检查,教师布置的英语作业多为书面形式,而作业的目的除了巩固知识还有运用知识。所以,除了写之外,还有听、读、说的形式。然而,运用性作业因其操作性弱、反馈评价困难而在传统作业实践中被淡化。

3.作业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缺乏激励

传统作业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从对与错、完成时间等方面分析,根本无法透视完成作业的过程。另外,传统的作业评价常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结果,轻视人的主体情感,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作业态度被动,抄袭作业现象十分普遍。

二、任务型课外作业

任务型课外作业(Project-basedHome-work)是以调查、观察、探究、展示和分享等形式开展的跨学科活动,“项目”是指由若干交际任务或学习任务构成的一组旨在解决问题的语言运用活动。任务型课外作业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这种作业一方面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地开展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语言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课外习得的语言知识运用于课堂,丰富课堂内容,扩大语言信息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作业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语言不是支离破碎的条文和规则,而是活生生的、有情景有语境的整体。如何使语言知识生动化,使我们的学生感兴趣,是教师布置作业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从新目标的理念出发,英语作业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学完新课标Goforit教材中“Teenagersshouldbeallowedtochoosetheirownclothes.”这一单元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1)采访周围同学,了解他们的家规。(2)与同学讨论哪些家规应当遵守,哪些可以与父母协商改变。(3)与父母交换意见,重新设立双方都能接受的家规。这样的作业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作业设计要注重实践性

在“任务型教学途径”中,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事情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的“任务”,让学生享受“IcandoitinEnglish”的乐趣。如在学了“Whenisyourbirthday?”这一单元之后,笔者让学生制作生日贺卡,写上他们的真诚祝福。这些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体现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3.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承认个体差异,看到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潜能和实际能力,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

如学习了“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这一单元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1)回家制作一份milkshake,献给自己的父母。(2)将制作的过程记录下来,请家长签名。(3)向父母或其他亲人学习一些制作其他东西的方法。(4)将如何制作这些东西记录下来。这样一份开放式的作业打破了以往单一的作业形式,增加了作业的弹性,既允许学生用听、说、读、写等形式来巩固和实践所学的东西,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挑选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此外,基础较差的学生还可以选择一两项作业,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多项作业。

4.作业设计要注重探究性

如学习了“I’llhelpcleanthecityparks.”之后,笔者设计了“走近大自然”的活动,引导学生确定研究内容,如“我与环保”、“人与自然”等,自己设计环保活动。通过和大自然的接触,学生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博大,懂得了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他们通过观察、调查、了解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了珍惜环境的情感,而且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举两得。

5.作业设置要兼顾学生的自主完成和合作完成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完成与合作完成两个方面。例如,在学习了“Wherewouldyouliketovisit?”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1)描述自己去过的一个地方,说明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2)小组合作,查找一些其他风景名胜的介绍,确定自己小组最喜欢去游览的地方。(3)开展风景名胜推介会,小组中一名代表介绍自己组选定的地方,看哪一组能吸引最多学生的关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又将学习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关于设计任务型课外作业的思考

任务型课外作业提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他们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来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型课外作业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的差异设计项目化任务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让学生将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学生在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方面存在着差异,在完成同一任务时,就会有快有慢、有好有坏。传统作业大多围绕课本语言知识点设计,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特长的差异。现在,教师在设计任务型课外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同时,设计的语言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运用语言能力。

2.遵循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目标

教师布置任务型课外作业要随教学进度适时布置。从实践情况看,一般以每个单元(4——6课时)布置一次此类任务为好,也可以两周一次。教师设计任务型课外作业时,需认真分析单元内容,把项目设计任务同每单元的主任务(Main-task)结合起来。任务设计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的原则。任务在形式上最好是由数个微任务(Mini-tasks)构成的一串“任务链”。

3.要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困难、挑战,如果没有机会,他们会感到非常失望,长此以往,会丧失完成任务的热情。而且,如果教师重任务、轻成果,学生也会产生完成任务与否都无所谓的态度,那么任务就丧失了它的意义。通常在完成一项任务后,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成果,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

4.评价是任务型课外作业的重要环节

教师一定要把评价作为鼓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过程,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项目化课外作业成果的评价可分为三部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其中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是学生开展学习反思以改进今后学习的重要手段。

四、启示

任务型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它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作业作为学生发展的平台,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通过课外任务的完成,学生懂得了如何在“做中学”。同时,项目化课外作业也促进了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丽萍.渗透新课程理念,改变英语作业模式[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

[3]季晓燕.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业布置[J].成才之路,2009(7).

[4]吴莉萍.中学英语作业的布置与评价初探[J].新课程(中学版),2007(5).

作者单位:浙江省华维文澜中学

邮政编码:3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