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的牡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盛开的牡丹

通灵

认识苏新平,已有十余载,但知道他牡丹画得好,却是在三年前。足见他不爱张扬,做人低调。

据苏新平说,他钟情于牡丹,已经很久很久。上中学时,当他第一次读到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描写牡丹的诗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时,就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在苏新平眼里,芍药、荷花也算是享有盛名的佳卉,那已经是相当漂亮的花了。但在刘禹锡看来,这两种花与牡丹比起来,竟然一个“妖无格”,一个“净少情”!那么,牡丹该漂亮到什么地步,才能当得起“国色天香”四个字呢?这让苏新平感到吃惊,也大大勾起了他对牡丹的好奇心,而且日益强烈。“于是我开始注意搜集有关牡丹的一些信息。从书中知道,牡丹与芍药同科,所以又名‘木芍药’,但又不同于芍药。芍药盛开时极艳丽,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顶端,相当张扬,花形却缺少变化,显得呆板。荷花虽素有‘君子花’的美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艳,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景致。与二者相比,牡丹花则掩映在绿叶扶疏中,错落有致,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花色丰富。故尔徐凝有诗云: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姿万态破朝霞”。

从此,苏新平就有了一个梦,那就是当一个画家,“尤其是想画牡丹。不过,因那时石家庄的牡丹极少,直到高中毕业,我连真正的牡丹都没有见过。所以,那时我画得最多的,不是牡丹,而是向日葵”。今天说起这事儿,他自己还在笑。

因为苏新平能写会画,高中毕业后,村里缺老师,于是他走上了讲台,当起了民办老师。后又就读市师范美术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但他并不满足,又考入河北大学哲学系。系统地的专业学习,哲学的功底,为他的教学生涯和艺术人生打下了良好基础。

苏新平如鱼得水,开始圆梦。“于是,想象中的牡丹,画家们笔下的牡丹,长在花池花盆中的牡丹,一起在我的眼前绽放。这让我有点亢奋,又有点晕眩,还有点不知所措”。但很快就平静下来。为了更为细致的观察牡丹的神韵,每逢仲春时节,他便和家人及同道赴洛阳、菏泽、柏乡这些牡丹之乡,看那些五彩缤纷,万花弄放,争奇斗艳的牡丹。“与那些可爱的花儿静静的对视,如醉如痴,把它们的风情万种,感光在自己心灵的底片上,我忽然有一种难以言状的陶醉,心旷神怡,乐而忘返”。在牡丹花前,他终于悟到了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那种真谛,也读懂了白居易“灼灼百朵红,弋弋五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的花城洛阳和洛阳倾城倾国的牡丹。

他觉得,牡丹的那种姹紫嫣红,已经流入了自己的血液。在沸腾的激情中,在笔下汨汨而出。那是带着苏新平烙印的一种新的“牡丹”,“开放”在世人面前。有人评价说,苏新平的牡丹,笔墨酣畅,不似而神似;笔势洒脱,如龙游曲沼。把牡丹画得雍容华贵,又没有浮躁之气。而其中的紫红色牡丹最有“苏”味:古枝逎劲挺拔,新花竞相开放;花朵大如脸盆,绿叶洒脱相拥。大魏紫,小魏紫,紫金荷,紫之仙,泼墨紫,墨花魁,可谓风情万种,既有冠绝群芳的霸气,也有艳若蒸霞的壮观。将花色之艳,花朵之繁,花香之浓,花形之奇表现的淋漓尽致,牡丹花王跃然纸上。以至于连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牡丹鹦鹉,竟把苏新平的画当成了真的牡丹,从窗子飞进他的画室,围着画盘旋跳跃,对着画啄个不停,并从此再不肯离去,成了苏新平的“知音”。苏新平作画时,鹦鹉就站在苏新平的肩上,看着他作画,并不时呢喃几声,像是发表评论。晚上,它就钻进卷好的牡丹画里,伴着牡丹而眠,成为一段佳话。

苏新平还喜欢画墨牡丹,将墨之五色“焦、黑、浓、淡、清”运用的炉火纯青。因而,他的水墨牡丹酣畅淋漓,浓艳淡娇。因为注重继承与创新,博采众长,大胆探索,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顾,“苏牡丹”表现出牡丹别样的一种内在美,气质美。苏新平不拘泥于传统,将中国的写意与西画的写实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对立统一中追求和谐之美。由于对各种绘画元素的调动和整合,他笔下的牡丹就别有一番风情:或金碧辉煌,或清新风雅,或阿娜多姿,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而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肯定。所以,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出现在报刊杂志上,也多次在各种大赛中获奖,如牡丹图《春红娇艳》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书画联展中获优秀奖,并被中国书画家协会收藏。很多作品被香港、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内外友人收藏,并出版了《20世纪末中国画家作品精选苏新平牡丹专辑》、《意笔牡丹画技法》等专著。并应约在石家庄电视台每周一星栏目播出“苏新平画牡丹”专题。美国斯克拉卫星电视网也播出了中国都市石家庄版《苏新平的牡丹情结》专题片。还有一些团体也邀苏新平去现场作画讲学。

对于苏新平的写意牡丹,行家们好评如潮。齐白石的大弟子、花鸟画家、老舍的夫人胡絜青也给与比较高的评价:“新平的牡丹形神兼顾,开合有度,构图自然,讲究章法。他笔下的牡丹造型秀美,气韵生动。”老人家还特别称赞说,“新平在画技和艺术修养上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匠心独运,具倾国倾城之神韵,绘国色天香之绝世。”

今日的苏新平已有了一大串名衔: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太行书画研究员理事、中国画河北研究会会员、中国河北侨商艺术家联谊会副会长、苏东坡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河北天香画院院长、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院艺术顾问。

盛名之下,苏新平心静如水。除了工作之外,还是埋头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他开始从哲学和认识论的层面上理解和创作作品。他觉得,画画是一门哲学,虚实之间,黑白之间,抽象具体之间,中西画风之间,有着很大的艺术驰骋空间,有着无穷的变化和妙趣。他认为阴阳说其实就是一种认识论和双极思维:天与地,虚与实,黑与白,动与静,它们之间,既是可知的,又是未知的;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既是对应的,又是和谐的;既是可塑的,又是变化的;既是彩色的,又是黑白的。所以画家笔下的画,不应该是人们眼中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原,而是一种心灵与哲学意义上的再造,可以创造出无数的“这一个”。“郑板桥老先生曾说过,我笔下之竹,非吾眼中之竹,也非自然之竹,乃吾心中之竹。----这对我启发很大”。故尔,苏新平笔下的牡丹,已不再是洛阳的牡丹,也不再是菏泽的牡丹,甚至也不再是他眼中熟悉的牡丹,而是他心中都有些陌生的牡丹:圆中带方,方中带圆;似与不似,似实非实。

苏新平一直都在尝试着突破自己。他把气韵生动作为审美的最高境界,作为自己绘画的灵魂。他认为作书作画要有一种豪气,也就是天地之正气。有了这种气,才能天人合一,才能表现天地之大美,才能表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故尔,这两年他的山水画、人物画,也表现出相当的艺术成就。他潜心研究象形书法,并深得“个中三味”。他的“十二生肖宝典”、“图文百福”,也备受推崇。他认为,书画同源,互为其根,相辅相成。书是中国画之基础,绘画又是书法的生命活力。苏新平说,“我的艺术观是诗书画印多样性为一体的艺术观。书画同道,方为超群之妙法,人必深研方能探奇发奥。出必奇,方能标新立异。”所以,他笔下的十二属相亦字亦形,亦巧亦拙,活拨有趣。他的象形字“龙”字在全国美术书法大赛中获一等奖,《人民日报》、石家庄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做了专题报道。他应邀为纪念香港《文汇报》创刊58周年、59周年题词的“观海听涛”、“文坛开盛世,汇丰贺金秋”、“十二生肖大团圆”的象形书法,因为功底老到,新颖独特,赢来一片喝彩之声,被称之为“中国当代象形文字第一人”,也有人称他为“牡丹画王,象形书法泰斗”。

因为声名日隆,向他求画和学画的人多了起来。同事们乔迁新居,朋友们向他索画,他都欣然送上。有一次,竟有一位六十多岁的乡下老太太,冒雨骑着三轮车找到苏新平家向他求教画牡丹,让苏新平感动的一塌糊涂,便把自己编写出版的牡丹画技法一书,送给了老人。有一位英国人,非常喜欢苏新平的牡丹和象形书法,对苏新平说,“今年是我和我的夫人金婚,能否请苏先生给写一幅生肖和一幅牡丹画裱在一起,让我作为珍贵的礼物带会英国给我的家人。---我属虎,我夫人属牛,我的两个孩子一个属鼠,一个属龙。”----苏新平说,像这样的“老外”他遇见过不少。

虽然艺术创作时追求“似我非我”,但现实中苏新平,绝对是一个真实的“我”:一个老师,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朋友,一个老实巴交的人。他说:“国破‘家’何在,世衰谁论‘花’。赶上了太平盛世,赶上了牡丹被定为国花,又有那么多的良师益友。非我之能,乃造化之功。但艺无止境,学无止境,中国画博大精深,自己触摸到的,不过一点点皮毛而已。”

所以,他没有那种志得意满。因为前面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