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高危药物的预防和护理

/ 1

静脉输液外渗高危药物的预防和护理

朱晓君

朱晓君(内蒙古扎兰屯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16265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316-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静脉输液外渗,特别是高危药物外渗,是临床常见的重要问题,轻者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重者可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它不仅给患者带来机体损伤,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影响治疗、抢救工作,并且加重了临床护士的工作负荷。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痛苦,我们有必要就静脉外渗做一较全面分析,找出原因及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1常见的静脉外渗高危药物有

(1)高渗性药物:如50%葡萄糖、高渗盐水、20%甘露醇。(2)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3)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4)阳离子药物:如葡萄糖酸钙。(5)抗肿瘤药物:阿霉素、长春新碱、丝烈霉素等。

2渗漏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损伤

(1)局部组织损伤:轻者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麻木、疼痛等刺激性症状,重者由于炎性介质及药物毒性作用,造成局,若静脉滴入超过24部组织坏死。(2)血管损伤:体液及细胞漏出,引起血管周围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致使管壁增厚、变硬官腔缩小或堵塞。(3)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由于输液大量渗出,超过皮肤扩展限度,致使皮下组织压力增高,并压迫骨筋膜间隔使其容积变小,压力增高,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神经、肌肉组织缺血、缺氧,从而使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渗出夜进入骨筋膜间隔,使压力进一步增高,造成了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最终造成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3静脉外渗高危药物的预防对策

3.1正确选择血管:应用高危药物时,穿刺部位的血管不宜重复使用,也不宜在同一部位长期持续,滴入超过24小时,即使滴入顺利局部无外渗,也应该更换输液部位,应选择血管走向较直、较大容易固定且便于观察的部位穿刺。

3.2选择合适的针头:检查针头是否通畅,完好、锐利,针尖斜面是否均匀、光泽,避免造成血管损伤,同时做好针头固定。

3.3加强巡视:对于婴儿、老年人、麻醉未清醒的病人,由于痛觉不敏感,护士应加强输液中的巡视,对于输入高危药物时重要的是巡视到位,每10-2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输液速度,输液部位有无肿胀、外渗,并耐心询问、倾听患者的主诉。

3.4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静脉用药相关知识:让护士了解药理知识和输液安全知识,发现外渗及时对症处理,减少损坏。

3.5提高护士责任心教育: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对患者的用药安全一定要有责任心,对高危药物的危害和严重性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怀疑外渗的通道要重新建立,不能姑息或报侥幸心理。

3.6拔针的方法:先揭去胶布,轻按穿刺点上方,拔出针头瞬间立即按压,使针头在没有压力情况下退出血管腔,可以减轻甚至去除了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3.7建立外渗高危药物应急预案:对于常见高危药物科室,应建立相关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培训每一位护士,使其熟练掌握静脉外渗处理措施。

4输液外渗后的护理

4.1进行生理盐水稀释:高危药物外渗后应立即停止该药物,在原针头处接一无菌注射器进行强力抽吸,将针头、输液管、外渗到皮下液体尽可能抽出,在沿静脉通路注入生理盐水5-10毫升后拔出针头,因生理盐水可稀释渗漏处局部组织药物浓度,以减少药物对局部组织刺激,减轻损伤。

4.2封闭:(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其方法用1%普鲁卡因5-10毫升在药物外渗周围注射药物形成皮丘,然后用棉签轻按皮丘以利扩散和吸收。此方法只限于普鲁卡因皮内试验阴性者使用。(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封闭:疼痛剧烈者可用生理盐水5毫升加0.5%利多卡因5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皮下环形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减轻局部组织反应,减少渗出、水肿,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

4.3局部冷敷或外敷肤轻松软膏:外渗24小时之内用冰袋间断冷敷,每敷30分钟,休息10分钟,冷敷可抑制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减轻疼痛,切忌热敷(血管活性药物外渗除外)。肤轻松软膏含有激素类药物,对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甘露醇外渗科用烫伤膏外敷。

4.4抬高患肢24—48小时,避免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局部组织肿胀,同时禁止患肢静脉注射。

4.5理疗:急性期过后可作进一步理疗,如频谱仪照射,因理疗科促进炎症、水肿尽快吸收,使神经损伤组织早日康复。

4.6抗感染治疗:如外渗严重时刻造成局部组织破溃、坏死,伤口感染,应积极做好伤口清创处理,定时换药,同时给予青霉素和先锋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