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有效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高一历史有效教学之我见

叶江红

叶江红(江苏省江都中学江苏江都225200)

【摘要】不同的年级,有效教学追求的目标应该有所差异。高一历史教学,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形成一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有效兴趣人文素质过程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0)08-030-02

什么是有效教学?我支持这种观点:有效教学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在最适当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为学生参加高考服务,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但是,不同的年级,有效教学追求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相对于有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压力的高二和高三,在高一阶段,教师除致力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之外,更应注重过程与方法,着力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就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为大家公认。但在目前的有效教学实践中,为了追求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最大化,不少高一历史课堂成了"划书+背书+练习"。这种模式确实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技能的培养,但它有可能忽视教学整体目标的完成,长期单纯采用,就使得课堂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课缺乏兴趣,感到厌倦,谈不上什么有效了。

如何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在实践中,我认为下列三个方法值得采用。

(一)不吝啬讲述小故事

历史本来是丰富多彩的,众多的人物、事件或令人捧腹,或令人叹息,或叫人深思,其精彩程度绝不会亚于任何一部影视作品。在课堂上有选择地讲一些历史小故事,不仅能调动学生兴趣,还能有效地组织历史教学,使我们以这种专题形式编排的历史教材丰满起来,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给学生介绍丞相在君主面前从站到坐再到跪下的小故事,同学们在哈哈大笑之后,不禁思考为什么,从而引发学生对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思考。

(二)创设情境,巧妙设疑

"思维自惊奇而开始的",学生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他们愿意去进行探索。历史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历史素材,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到历史中去,以精巧设问来诱发学生的兴趣,进行课堂教学。

如在《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时,我让全体学生各自扮演雅典某公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如:"你的妻子可以与你一同参加公民大会吗","在收获葡萄与参加公民大会之间,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有人告诉你妻子你当上了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是真的吗","对苏格拉底有罪这件事,你投票支持还是反对?为什么?"等问题,使学生感受行使公民权利的见闻和遭遇,让学生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盛况,体会雅典民主的得与史。

(三)知古鉴今,巩固兴趣。

历史是已往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人们研究历史的目的之一是从历史中获得经验和智慧,以古察今。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巩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如在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教学时,我问了学生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领导、总裁,可以从中借鉴什么",在学生情趣盎然地讨论之后,认识到"集权"与"民主"都是人类的智慧,对后人都有借鉴价值。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通过授予受教育者历史知识,使其在认识自我,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和人文精神等方面得到发展。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是教育者追求的目标,而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也会促进其更加努力学习。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我认为转变教师的观念最为重要,包括历史教育的功能观、教材观、课堂主体观等。教师如何看待历史教育的本质,是否能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待历史教材的编写,如何认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等决定了教师能不能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创造条件,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如果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历史课堂上人文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气节、"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感、"落后就要挨打"的危机意识、晋商的"万两银子一句话"的诚信意识等,无需刻意追求,就可以营造出人文课堂。

其次,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历史教师具有的较高的人文素质会外化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但在课堂上会时时引导学生从人文主义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在课外其言行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以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率先垂范。

三、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学曾长期以历史知识的传授为目的,强调教师的"教"和"讲",把学生的大脑当作容器,单纯地往里"灌输"教师给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已为大家所认识。但是,这种方式一直不缺乏"市场",目前又以"有效教学"的新的面貌出现了。打着"高效"的名义,不少历史课堂简化为"划书加背书"或者"教师给问题,学生记答案"。这样的历史教学,培养不出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来,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该如何落实到课堂中去呢?

一、改变教学方式,还课堂给学生

历史学习是从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到对历史现象进行思考,找到历史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从而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必要的讲解与点拨,特别是大多数学生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但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感受历史,进行观察、分析、思考,从而理解历史,掌握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

有效教学的评价是过程性评价和终极评价的统一。但以往的历史教学评价往往只着眼于终极评价,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定高低。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学生身上兼具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这种差异,不能只看考试成绩,而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合作,及时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努力和进步,赞赏他们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

三、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

高效学习讲究方法。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各科通用的一般的学习方法,也有历史学的专业方法。因而,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开设一两节方法指导课,如:讨论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与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的不同点,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对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影响来学习使用比较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形成一定的习惯。当学生能够使用一定的方法灵活地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时,历史教育的目标也得到一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百家出版社

[2]《走向有效的历史课堂》江苏教育出版社

[3]《做一流的教学能手》朝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