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是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0-21
/ 1

背诵是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

葛永红

葛永红(乌鲁木齐县安宁渠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众所周知,语文的学习很难做到一定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古代,我们的先辈就相当重视积累,要求学生“穷经通史”,通晓“诸子百家之言”,现代的语文教育大家张志公先生更是认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语文能力,就得有丰富的文字积累,而要想让学生多获取语言材料,就不仅要靠多读,还必须要求熟读以致背诵,背得“烂熟”,这些材料才能真正为他所有。驾驭起来才可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归根结底,背诵是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更是如此,学生通过背诵,储备了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增强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吸取了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体悟到民族语言的博大精深,通过背诵,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语感,锻炼了表达能力,显而易见,背诵可谓一举多得。

戴震曾说:“不注重背诵,犹渡江河弃舟楫,欲登高而无梯也。”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王国维,现代文学史上的鲁迅,钱钟书等,他们一生著作等身,文学造诣颇高,虽治学方法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博闻强记,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做报告,写文章才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可见,加强背诵定会使学生在语言积累方面大获裨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要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7-9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80篇。”毋庸置疑,这一要求无疑指出了背诵对于积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背诵这一最简便最直接的积累方法不容忽视。现在的中学生一提起写作,就愁眉不展,头脑变得迟钝,文思枯涩,绞尽脑汁也不过是干巴巴几句,铺陈不开,发挥不畅,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寻根究底,就在于缺少背诵练习,也就是知识的积累活动——词汇积累,句子积累,以及名篇佳作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名人轶事,脑子里装着各种题材结构,许多范文佳作,这就要记,要背。通过反复记背,领悟体裁结构的妙处,体会范文佳作的意味.情趣和文气来培养语感。比如:要说一个人做事有恒心,有毅力,若积累的多了,就会用“锲而不舍,水滴石穿,持之以恒,铁杵磨成针”等形容,不再是那干巴巴的,没有表现力的一个词了。因此,教学中就应要求学生阅读,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养成积累语言材料的良好习惯。学生时常口诵心记,体会其意境,吸取其精华,到使用时,就会“信手拈来”,再也不会挖空心思,生搬硬套,空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诚然积累语言材料的来源很广,教材,课外读物,报刊杂志,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经典理论专著比比皆是,然而,只有理解的东西才便于记忆,因而,指导学生积累时应尽可能的理解这些语言材料,方能记得牢固长久,现在,正值他们记忆的黄金时期,更该利用记忆优势多背诵一些文质兼美,富含文化内涵,时代气息的优秀诗文,使他们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经过思考,积淀,将这些知识归纳,演绎,推理,溶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创造出自己独特风格的文字来。

综上所述,背诵对语言积累是十分有效的,我们应该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背诵,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妨发扬拿来主义,教学生巧用背诵,向他人借词,借句,借气,借势,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