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力圈配合低坡垫枕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握力圈配合低坡垫枕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研究

王凤灵蒋慧肖永祺卢叶玲

(广西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南宁530003)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应用握力圈配合低坡垫枕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科100例冠心病患者拟行TRI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20LB握力圈定频率、定时长、定重量行握拳锻炼并同时配合使用45。低坡垫枕护理,护理周期为3d。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渗血、肿胀、疼痛、麻木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握力圈配合低坡垫枕在经桡动脉行介入术后的应用能有效预防肿胀、疼痛、麻木、等并发症,提高舒适度,改善睡眠状况。

关键词:握力圈;低坡垫枕;桡动脉;前臂渗血;肿胀;疼痛;麻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1】,桡动脉目前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最常见的血管路径,被越来越多的介入医生采用。尽管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少于经皮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仍有疼痛、肿胀、出血、指端紫绀等局部并发症【2-4】。为此,我科对常规护理进行了改进,使用20LB握力圈定频率、定时长、定重量行握拳锻炼并同时配合使用45。低坡垫枕抬高术肢,使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能促进静脉和淋巴同流,降低组织张力,减轻水肿,缓解腕部神经的压迫,从而有助于疼痛、麻木感减轻。结果证实握力圈配合低坡垫枕降低使用能有效降低TRI术后肢端肿胀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减轻患者的术后肢端疼痛程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我科经桡动脉PCI术的100例冠心

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32~84岁。将所有病人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②术后病情平稳;③无严重肾、脑、肝功能碍;④语言沟通通畅。排除标准:第2次及以上行经桡动脉PCI术者;术后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者。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术前健康教育。在进行手术治疗前,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明确和了解介入治疗的目的与过程,使患者积极配合,做好术前心理准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为患者讲解握力圈配合低坡垫枕的基本用途、正确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当患者完成手术回到病房后,参照已经修订的TRI术后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两组术前均予测量术肢各指第二节周径;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使用45°垫枕抬高术肢。对照组术后1小时嘱患者徒手握拳锻炼,以30min为一周期,每次2min,握拳频率为10次/min,共20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握力圈行握拳锻炼(20LB),见图1。两组期间每2小时松解压迫器2圈,并密切观察穿刺口有无渗血、血肿及术肢示指血氧饱和度变化。术后6小时松解压迫器后停止握拳锻炼,仍予垫枕抬高术肢,测量术肢各指第二节周径总和、长海痛尺评分,术后12小时解除压迫器,去除垫枕,评价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

图1握力圈行握拳锻炼(20LB)

1.2.2评价指标

(1)术侧肢端肿胀评定: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6h测量术肢各指第二节周径,计算肿胀值(cm)。肿胀值=术后6h指围一术前指围。<0.5cm为无肿胀,0.5~1.5cm为轻度肿胀,1.6~2.5cm为中度肿胀,>2.5cm或手掌出现明显淤血为重度肿胀,如<2.5cm,但手掌出现明显淤血亦为重度肿胀。

(2)术侧肢体指端的疼痛评分: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6h用数字疼痛评分法(0~10分)进行术侧肢体腕掌部的疼痛评分,计算术后6h疼痛评分一术前疼痛评分的差,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值。(3)术侧示指指端的Sa0情况: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6h用指脉氧仪测量术侧示指指端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计算Sa02波动值(%)。③出血程度。参考Christenson标准改良法判断TRI术后出血程度【5】,无出血:穿刺点未见渗血;无明显出血:穿刺点渗血直径≤2cm,前臂未触及血肿或血肿直径≤2cm;明显出血:穿刺点渗血直径>2cm,前臂血肿直径>2cm或需再次加压止血。

1.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效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肿胀及麻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1)。观察组患者术后4h舒适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1两组患者术后血肿、疼痛、肿胀和麻木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桡动脉是位于臂端的主要动脉之一,腕掌血供中大约有70%的血液来自桡动脉[6]。良好的桡动脉血供与静脉回流可以确保掌指部形成足够合理的血氧供给,为肢体活动提供资源。TRI术后患者回病室后因使用压迫器压迫止血,影响远端肢体静脉回流,导致血管内流体静水压升高而引发水肿,同时由于腕关节受压及引发的水肿进一步压迫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导致掌指出现疼痛感和麻木感等。为了减少肿胀、疼痛和麻木感。传统的方法通常用枕头来抬高术侧肢体或者是将患肢置于腹部,术侧手指手掌行握拳锻炼。但临床发现术后远端肢体肿胀、疼痛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对徒手握拳的频率、力度、抬高上肢的幅度没有统一认识。握拳频率慢、力度轻、上肢抬高过低不能达到促进静脉回流的目的;频率快、力度重、上肢抬高过度又会增加穿刺点疼痛甚至出血的可能性。为了充分解决以上问题,我科自行设计握力圈配合低坡垫枕。根据流体力学和血流动力学:(1)抬高肢体可以利用重力原理促进静脉回流;(2)手握握力圈能增强上臂肌群收缩时的后负荷,肌纤维因得到锻炼而增粗,其收缩和伸展对血管、淋巴系统产生规律性挤压,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血液和淋巴回流,减少炎症物质聚集,有利于减轻上肢水肿;(3)握力值现状调查:人群握力调查显示最大握力值为20LB(9kg)是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最低值。我科自制握力圈配合低坡垫枕应用于临床以来,得到病人及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观察组术侧食指肿胀值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h评估病人术侧肢体指端的疼痛、肿胀、麻木等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于术肢血液回流,改善循环,减轻了病人肢体肿胀和疼痛,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综上所述,我科自制握力圈配合低坡垫枕用于经桡动脉PCI术后效果明显。握力圈及低坡垫枕取材简单,操作方便,利用率高,经济实用,病人使用安全舒适,稳定性好且易接受,,为桡动脉穿刺行PCI治疗术后的护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潘正群,范秀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感知不适及其对应对方式和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1):21-23

[2]肖泽兰.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观察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6):1104.

[3]陈淑云,林均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24-125.

[4]邹蓉蓉.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9

[5]ChristensonR,StaabEV,BurkoH,eta1.Pressuredressingsandpostarteriographiccareofthefemoralpuncturesite[J3.Radiology,1976,119(1):97.99..

[6]张施明.单人操作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研究[J].广西医学,2013,35(7):858-859.

注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项目(合同号:Z201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