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曾华东

(厦门市第五医院福建厦门361102)

【摘要】目的:分析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40例本院自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有效率,同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跟骨解剖学形态变化、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优28例、良6例、可4例、差2例,治疗有效率95%(38/40);术后跟骨解剖学形态变化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改善患者跟骨解剖学形态变化情况,又可降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115-02

跟骨骨折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属于跗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占比达到60%,引发原因为高处跌落足跟着地所致,同时还会合并胸、腰椎损伤,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在临床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时,多采用手术治疗。而传统切开复位手术治疗,易损伤跟骨外侧动脉,且术后还会出现皮肤坏死、内固定物外露、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病情尽快康复。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40例本院自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诊断标准[2],并符合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标准。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7.5~60.6岁,平均年龄(39.5±10.5)岁,其中高处坠落伤15例、交通事故伤19例、其它6例,Sanders分型:Ⅱ16例、Ⅲ型2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9~7.5天,平均时间(4.6±2.0)天。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均无手术禁忌证;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免疫系统障碍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心、肝、能功能异常者;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病情后,均实施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后,对跟骨骨折处实施常规拍摄,必要时实施三维重建与CT扫描,明确骨折具体情况。将患者的患肢抬高,实施消肿、脱水等治疗,如患者肿胀较为严重,可给予激光治疗仪照射治疗,每次30分钟,2次/天,连续治疗7天。待骨折局部皮肤处的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实施皮肤褶皱处实验,待其为阳性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不可超过14天。手术时,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取其侧卧位,将患肢上气压应用止血带,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作一5cm切口于外侧跗骨窦处,将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同时保护好腓肠神经及腓骨处的肌腱,剥离骨膜,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出来,撬拨复位骨折端应用克氏针,并对其实施临时固定,踝关节跖屈10~400、内旋:200,在X线机下察看下关节情况,查看其是否平整,明确骨折复位情况满意,再将微创接骨板置入,在透视下明确进针位置,置入螺钉于皮小切口处,应用松质骨螺钉固定跟骨前部及跟骨结节,应用皮质骨螺钉固定跟骨后关节面下方,再于透视下查看固定情况及骨折复位情况,待其情况良好后,将克氏针去除,实施缝合,对皮肤进行缝合,之后应用无菌敷料将其覆盖[3]。术后将患肢抬高,给予抗感染、消肿、镇痛等治疗,术后第1天实施足部被动及主动屈伸功能训练;术后第2~3w将缝线拆除,实施足部外翻、内翻训练;术后第6w实施扶拐下地行走训练;术后12w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负重行走训练。

1.3分析指标

分析治疗有效率,同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跟骨解剖学形态变化(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hler角、Gissane角)、疼痛程度。治疗有效率根据AOFAS踝-后足进行评价[4],满分100分,总评分≥90分为优;总评分89~75分为良;总评分50~74分为可;总评分<50分为差。治疗总有效率=优率+良率+可率。疼痛程度采用VAS量表进行评价,即0分无痛感;1~3分痛感较轻,但不会影响正常生活;4~6分疼痛感较为明显,但可以忍受;7~10分疼痛剧烈,患者不能忍受,分数越高证明疼痛程度越明显。术后为治疗3个月后。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χ2计数资料,采用%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优28例、良6例、可4例、差2例,治疗有效率95%(38/40)。

2.2比较术前、术后跟骨解剖学形态变化

术后跟骨解剖学形态变化明显优于术前,P<0.05,见表。

2.3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程度

手术前疼痛程度(7.8±0.8)分;手术后疼痛程度(4.5±1.0)分,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明显,χ2=16.300,P<0.05。

3.讨论

跟骨骨折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治疗,以恢复跟骨长度、高度、宽度等为主,手术效果则依赖于稳定的内固定处理[5]。常规手术切口较大,通过皮肤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其虽可以清楚的显露骨折及关节面,对其实施准确复位,但由于软组织剥离较为广泛,创伤较大,同时还会增加感染几率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因此,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应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中,对弥补传统手术的不足,促进病情尽快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显示,治疗有效率95%,且治疗后,患者的跟骨解剖学形态变化明显优于术前,P<0.05。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对促使患者跟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志涛,赵力.微创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4):404-406.

[2]陆小庆,陈晓钢,张林,等.闭合复位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2):234-238.

[3]黄建华,伍凯,林健,等.F3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29(3):181-184.

[4]樊巍,王立江,李兰涛,等.经跗骨窦入路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系统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4):44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