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困生对道德与法制的学习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1

如何激发学困生对道德与法制的学习兴趣

李世荣

甘肃省积石山县移民中学731799

摘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谓的学困生,主要是由于对学习失去信心,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改变过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是关键。这里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学困生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受地理位置、民族风俗习惯、人们的思想观念、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师资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学生的道德与法制观念、水平都普遍较低,每个班都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厌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困生。尤其到了初中阶段,每个班的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学困生数量进一步增加。每个班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制不感兴趣,不爱学,课堂上害怕、甚至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严重干扰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发展都会产生消极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排除一切干扰去主动求知、探索和实践,从而会激发出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道德与法制感兴趣的同时慢慢提高,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帮助作用和现实意义。本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与学困生做知心朋友

爱是教育的前提。对于学困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做学困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先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对待他们,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他们就会主动把老师当作朋友、亲人,从而,倾吐心声,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朋友。而“亲其师而信其道”是由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听他所讲的课,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很自然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困学为乐学。

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千万不要在教学过程中瞧不起和冷落学困生,特别是在学困生情绪急燥时,不要指责、批评他们,更不能挖苦他们。这样会进一步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形成感情上的对立,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并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二­、给学困生以鼓励,唤起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哀大莫过于心死。不可否认,大多数学困生是班上的“另类”,他们会受到冷嘲热讽和唇齿相讥,感受不到温暖,自尊和自信在这冷漠孤寂的环境下荡然无存,会使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人生无目标。作为教师应多和学困生交谈,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多提善问,当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耐心、热情的讲解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对自己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同样很有能力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给学困生以表现的机会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教师应善于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并在课堂上多创造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我班的学困生,都很诚实,又不爱动,连下课都不愿意走出教室,更不爱说话。根据他们的特点,在平时的课堂上,我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他们,从简单的读课文材料入手。每堂课都让他们轮流阅读,在他们之间开展竞赛,看谁声音洪亮,读的正确;慢慢地,他们变了,变得胆大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敢表现了。我抓住有利时机,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让其他同学及时评价他们,前提是只说优点;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我开始对他们提高要求。他们再也不胆怯了,课堂上敢说了,还抢着说,我及时用准确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浓了,劲头足了,学习成绩自然也好了。

四、降低难度,强化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对于学困生而言,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不强,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兴趣不在学习上,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因此,为避免学困生破罐子破摔,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本着浅、慢、粗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减少难度,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地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道德与法制的过程中,举一反三、举多胜少。在教学中,指明学习道德与法制特殊而具体的目标,要求学困生掌握运用一定数量的概念,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激励,从而调动学习的兴趣。

五、重视方法的指导

学习方法是学习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要激发兴趣、走向成功,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在正确的学习方法中找到乐趣。有一些学生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把钻研难题当成学好一门科目的主要方法,而忽视最基本的东西。对这样的学生须改变他们认识的定势,提高成绩,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学生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