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1

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傅代敏

安徽省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230000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其对学生抽象思维与认知思维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各种教育媒体融为一体,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遇到的共性问题,探讨了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可行性,希望能为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小学数学阅读能力

在新的媒体环境中,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根源都出在对题意的理解上。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基本阅读和理解技巧。在新媒体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媒体设备被广泛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其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阅读技巧,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数学内容。

一、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共性问题

1.学生阅读兴趣比较低。抽象是数学的基本特征。面对如此严谨而略显繁琐的数学知识,小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耐心和兴趣,出现了消极情绪。他们不愿再花时间去探索数学知识,觉得数学比较难。这种情况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仅使他们错误解答和理解数学知识,还影响了他们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看出,每位教师都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鼓励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2.师生过于依赖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引入教育界,不仅对数学阅读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目前的数学学习过程,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完成了大量的文本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呈现出过度依赖新媒体技术的现象。这样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就会导致学生不会深入分析数学题目,反而是通过新媒体技术搜索学习答案,缺少应有的思考。因此,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导致他们学习能力逐渐弱化,也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停滞状态。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技巧没有真正提高到能实用的高度,还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

3.小学生生理和心理情况的分析。由于数学阅读不扎实,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往往会出现诸如粗心大意等一系列问题。他们粗略阅读某些数学主题,缺乏基本的耐心,并且在没有深入地分析题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情况下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还有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式影响,忽视了最为关键的信息,无法正确地解读数学题目,以至于在实际解题时经常出错。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

二、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可行性探讨

1.在新媒体环境中,调动小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逐渐丰富,学生可以看到更具吸引力的教材。通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媒介,学生乐于投入阅读活动之中,并保持高度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应客观地审视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为引导,帮助小学生开展有效阅读,使他们可以在阅读后获益,体验阅读过程中的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师要重视对新媒体技术应用技巧的指导,传授学生正确的使用方式,让他们积极利用、少走弯路,从而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2.在新媒体环境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在参加数学阅读活动时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教学,忽略了阅读的意图。因此,为了使数学知识更加连贯,教师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灵活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运用大脑和双手,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与此同时,让学生适当标注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要根据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行标注,从而方便日后解题过程的需要。

3.在新媒体环境中,教授小学生科学的阅读技巧。教师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结合学生接受教育能力的个体差异,避免阅读能力两极分化的趋势。在教学之前,要求学生提出在数学文本阅读中遇到的疑问。在解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在阅读细节中融入自己的思维,准确把握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尤其是涉及公式、概念等内容,需要全面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感觉到问题解决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认知需求,及时整合知识探索和阅读过程,更清楚地了解数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充分揭示阅读的价值。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学阅读,教师可以分层设计问题,对核心知识进行精读,并让学生浏览其他已知内容,以便学生可以根据提示实现高效阅读。

参考文献

[1]吴中豹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机遇和挑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20),38-39。

[2]马艳芳小学第一学段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S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