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模糊患者的身心特点及人文关怀护理体会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意识模糊患者的身心特点及人文关怀护理体会分析

徐晓艳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意识模糊患者的身心特点与其人文关怀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并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89例意识模糊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其具体护理方案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临床表现为语言障碍、精神症状、自控能力丧失、心理障碍、缺乏沟通能力、拒绝饮食、自伤或他伤、不配合治疗及护理。主要诱发因素:颅脑外伤、脑梗塞、脑出血、脑动脉瘤及其他。结论意识模式患者心理特点具有特殊性,在护理过程中易发生不良事件;且护理人员护理难度大、护理工作量大,护理时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应依据意识模糊患者心理特点,运用创新护理模式吗,开展人文关怀护理,进一步保障护理质量。

【关键词】意识模糊;身心特点;人文关怀护理

意识模糊患者感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对四周环境的识别能力均会发生实质性改变,由于部分意识丧失不能经口进食与自主运动,也不具备吞咽反射能力,同时易引发尿路感染、结膜炎压疮及口腔炎等多种严重,不利于其身体健康[1]。因此予以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其意识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意识模糊患者的身心特点与其人文关怀护理体会,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并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89例意识模糊患者,其中男37例,女52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8.50±13.50)岁;主要疾病类型:脑出血18例、脑肿瘤24例、颅脑外伤7例、脑动脉瘤29例、脑梗塞11例。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且已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入院后与其家属充分交流沟通,告知主要治疗流程、治疗方式及护理方式,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细致的生活帮助,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在保障护理效果的同时拉近护患关系,构建心理沟通桥梁。另一方面对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并对其基本反应做出及时关注,主要体现在情绪变化、意识表达、姿态、动作等方面。同时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心理需求,依据具体情况予以解决,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此外,患者入院后应给予重症监护与一级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格拉斯哥评分表构建意识评分记录。对患者活动范围进行限制,采取保护性护理方式,有效避免二次伤害,保障患者安全,同时确保医疗流程的有效开展。除去入院沟通外,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时刻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及时填写书面告知书及知情同意书等,以保障家属可配合治疗[2]。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需不断增强安全感知,及时发现患者不良反应,同时重点巡视重症监护病房,从根本上保障患者安全,增加其治疗信心。经一段时间治疗后,若患者病情出现好转,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其沟通、交流,增进护患感情,且沟通能够营造温情的气氛与环境。且沟通时要避免一问一答的交流模式,可开展无拘束开放式交流,且可将交流范围扩大,让患者自由诉说自身不适,以缓解其心理压力,最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如在穿刺护理时,应充分与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向结合,将健康教育溶于其中,避免传统纯技术从穿刺模式,需在穿刺护理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药物名称、作用及输注后注意事项等。使得患者可时刻感受到关心与爱护,使其保持安心、舒适状态,加快机体康复。

2结果

2.1意识模糊患者临床症状及主要表现

精神症状或精神异常:坐卧不安、缄默、不能有效自控、不具备定向力、行为异常21例;心理障碍:患者受思维障碍及直觉障碍的影响,出现忧虑、不安、惧怕,甚至对抗治疗、抵触护理等情绪29例;语言障碍:答非所问、语言组织无逻辑、胡言乱语、骂人、无自主表达能力11例。

生活能力丧失:根据对患者洗漱、进食、如厕、穿衣、日常活动等多方面观察,岁89例患者开展了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首先观察其是否在生活中具有依赖性,再评定其依赖程度。结果显示仅有9例,其余80例均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缺失:在与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其不能有效表达自身意识与意愿,导致信息传递不具备完善性与完整性,不能进行有效沟通,致使最终不配合临床工作的患者有43例。

2.2护理效果

此次研究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6起,坠床2起,患者家属护理满意人数86例,占总比96.63%,临床效果较满意。

2.3疾病转归

痊愈24例,好转49例,恶化15例,死亡1例。

3讨论

意识模糊属于轻度知觉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反应速度及抽闲思维能力均减慢,在脑功能损害中常见。意识模糊同时被称为潜意识障碍,其在患者脑系统疾病发展及病情转归过程中广泛存在。同时也是临床各科均可能遇到的常见病症,同时也属于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患者由昏迷向恢复转化、由清醒向恶化转化,且受到药物干扰、重度等情况均有较大几率出现意识模糊情况。因此在意识模糊患者临床护理中应以人文关怀为主要原则,做到细致,做到精益求精。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以对“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进行有效丰富,给予患者亲人般的护理与关怀,使其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与满足感,同时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治疗的信心,进一步为后续临床治疗或手术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3]。此外,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有效应用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护理中,保障临床护理工作贴近患者,提供最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应激,提升后续手术成功几率或治愈几率。

综上所述,对意识模糊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措施优势较为明显,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保障治疗效果合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段成花,王莉梅,徐昆花.人文关怀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7):239-240.

[23].胡艳.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s1):118-119.

[3].韩克霞,詹昱新.对昏迷患者怎样实施护理人文关怀[J].中国医学人文,2017,3(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