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前社会会计行业发展与高职会计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分析当前社会会计行业发展与高职会计教育

黄文静

关键词:会计行业;发展;高职会计教育

1.当前社会会计行业的发展特点

会计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学科和职业,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理论和工作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如此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会计行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1电子计算机应用

电子计算机在会计方面的应用逐步显示出其优于手工会计的特点,从而得到了众多会计工作者的青睐。随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把单项处理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大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

1.2岗位分工日渐细化

会计行业的发展从最初的简单记账到复式记账,从单一的会计学慢慢分化出管理会计、税务会计、财务会计等等细分学科,从一步的会计记账到加入审计进行核算检验,这些都是会计行业不断发展前进的脚印。涉及的岗位也日益增多,比如出现了总会计师(或行使总会计师职权)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岗位、出纳岗位、稽核岗位、资本、基金核算岗位、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岗位、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岗位、会计电算化岗位等等。

1.3会计发展需要人才多元化发展

我国会计教育还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知识再获取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及风险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使会计学生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此外,针对我国目前从业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素质较低的特点,我们还应继续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会计工作的需要。

2.会计行业发展对高职会计教育产生的影响

会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对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使高校会计教育在新时期必须进行合理的调整。具体来说就是会计行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行业的人才准入资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准入标准得到了适当的提升,促使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也不得不结合会计行业准入资格的变化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会计行业的人才需求。

即是说,会计行业准入资格的提升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会计人才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对高职会计教学的影响。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新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业务不断出现,导致会计工作更为复杂,迫使会计行业的职业准入资格不断提升。基于此,高职会计专业要想获得稳定发展,就必须对自身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观念进行优化调整,积极应对会计行业人才准入资格挑战,全面提升会计教育质量,切实将本校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其二,国外教育机构竞争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我国正式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后,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业开始对我国教育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新时期高职会计教育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促使本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够真正投入到会计行业建设发展工作中,就必须结合国际会计教育现状对自身教育工作加以改革,增强会计专业教学的针对性、适用性,促使会计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为会计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3.为促进会计行业发展的高职会计教育思考

3.1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高职会计教育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技术性的学科,是两者的全面结合。目前,我国在会计教育方面还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要想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综合型优秀会计人才,在开展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利用我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多借鉴其他国家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对其他国家的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规律进行认真研究,并与我国当前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结合起来,探索出与我国会计行业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路径,产学结合,走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3.2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课程内容在充分结合原有科学体系的基础之上,嵌入了必要的相关会计理论和会计行业知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在技术上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高职会计教育教学中,应该在会计专业经济性和技术性特征的基础之上,以“学生”的学习委主要目的,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结合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实际发展需求,在实际教学中设计案例情境开展教学。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与会计行业相关的工具及资料,师生之间积极互动,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必备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努力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

3.3不断加强教师的自身实践经验

以认知心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高职会计教育所提倡的重要内容,力求为学生建立起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结构,并与会计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相结合,加强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在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鼓励会计授课教师到具体的实践岗位去学习,在不断学习中积累新的会计职能经验,努力为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有效路径。在高职会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者聘请进来,鼓励学校原有的教师团队积极走出去,通过各种渠道不但加强教师的自身实战经验,与相关企业和会计行业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强化。

结束语:综上所述,会计行业的发展以及会计行业准入资格的提升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行业要求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会计人才可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为会计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贡献一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玲敏.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特色建设[J].会计之友.2010.

[2]荣映菡.会计行业发展与高职会计教育[J].企业导报.2015.

[3]王玲.浅析高职会计教育与会计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J].经营者.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