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1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张辉成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730799

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其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其根源在于学生对语文学习无兴趣可言。圣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成功的几率也高。心理学表明,一个人在有兴趣时,往往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奋,使大脑皮质得到营养物,能把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调动起来,使之积极化。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自我管理与评价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对语文学科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学习自我管理与评价意识的培养,则是培养兴趣的主要手段。

一堂语文课,学生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自己的课堂进行管理和评价:

1.上课是否带着问题听课,听课中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2.上课时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积极解决了问题?

3.上课时是否积极提出了新的疑难问题,老师的评价如何?

4.课堂上是否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5.在课堂上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完成得如何,老师的评价如何?

6.课堂上是否听出老师或同学话语中的错误,并是否当面指出并纠正?

7.在这堂语文课中是否发现了语文书上一个或几个知识点?

8.上课精力是否集中,思想是否开小差,几次,多长时间?

9.这一堂语文课中是否得到了什么?

10.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是否有助于或有损于课堂教学氛围?

11.对老师本节课的教学或下节课的教学是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12.这节课是否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几次,老师是否时刻关注着自己?

学生只要在其中6个方面的内容上有所收获,则肯定为这堂语文课学习成功。一般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以后随着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步提高标准。这12个方面的问题,涉及到师生双方,对二者都具有约束力。

同时,为了增强学生课堂自我管理与评价意识,在课堂教学管理中,还可以划分单元小组,引入竞争机制,抓住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小集体来督促自我管理与评价;定期评比,及时总结,提出希望;把个人评比与小组评比结合起来。并把评比结果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内容纳入学期末学生的学习评定中。

二、教学内容充实新颖

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要丰富,而且要有用,更要新颖。因此,不论是教师讲,还是学生学,不管是回答还是讨论,一堂课必须需要有一定的知识量和信息量。而且这些内容要有新意。这样,学生才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聚精会神地去学,去想,去掌握。那么如何使教学内容充实新颖呢?

1.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兴趣,首先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意味着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文,对课文内容和形式要全面把握,精细地揣摩,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课文的智育、德育和美育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联系生活,增加信息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从教材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方面增加信息量,另一方面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生活,征集学生平时关心的问题,以及难以解决的问题,把这些适当地引入到课堂中,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巧用插曲。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插入讲解一些成语故事、名言警句,介绍一点当代文艺思潮,评价一些新的文艺作品,讲一点写作常识,谈几条创作经验,朗读一段时文,介绍作者小传等等。而这些往往都与课文中某一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驰骋学生的思想,获得求知的愉悦。

三、善于激疑、设问,造成悬念

教师寓兴趣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激疑、设问,造成悬念,是寓兴趣于课堂教学始终的重要技巧。

课的起始阶段,“课伊始,趣乃生”,以疑设悬念,扣住学生探究的心理,激发其兴趣,活跃其思维。课的进行阶段,“课进行,趣正浓”,这时要很巧妙地把学生引入新的悬念之中,激发起他们的兴趣,随教材分析的层层深入、悬念的不断迭起,使学生时刻处于不断的探索中,兴趣盎然。课的总结阶段,“课已尽,趣犹存”,随着所设置悬念的一一解决,课即将结束,学生的兴趣也开始减退。为了给学生余音绕梁的回味,教师仍可设置悬念,激发起学生课下探索、思考,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兴趣不是保持不变的,中学生的兴趣往往维持时间短。可见,一堂课学生时刻在老师悬念的设置中,时时处于激奋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地从一个问题的解决走向新的问题情境之中,层层深入,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呈现出阶梯式。这样,课堂始终由兴趣贯穿,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