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陈燕

重庆市垫江县第二中学校陈燕

〔摘要〕传统的重预设历史课堂严重阻碍了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生成”伴着新课程的理念应运而生。“预设”和“生成”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如何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科学把握,是实施新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预设生成

在传统的“课程”向现行“新课程”转型的过程中,注重生成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挑战面前,如何看待和应对预设与生成?

1历史教育目标要求我们必须精心预设

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件事,要想做好,都得有事前的精心谋划。

历史教学预设就是教学主体的筹划和设计活动。以时间为标准可以把预设分为长时预设、短时预设和即时预设。长时预设主要是指周期或单元预设;短时预设主要是指历史课堂课时进程预设和板块预设;即时预设主要是指历史教学中的意外预案和情境反应。各种预设有其主要适用范围,各有优劣长短,实践中应当注意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历史课堂教学预设,即上述短时预设和即时预设。历史课堂教学并非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历史教学预设应是一种态度,需要历史教师的智慧,历史教学预设的过程也是历史教学研究的过程。

历史教学预设是整个历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它为相关成员确定了活动目标、主题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使教学主体有条不紊地活动。一个好的预设总是符合一定的目的方向、可行可检、能发挥协调作用。备课是教学预设的一部分。传统历史教学很重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说,传统历史教学是重视“预设”的。但是传统备课事实上主要是备教材,尽管有时也讲究方法,但这个“方法”实质是教法,并且主要是历史文本的教法,总体上说对学生重视不够。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预设已与传统的备课写教案有质的区别:教学预设关注教和学的平衡和发展涵义的拓展,包含对目标的理解、对学情的了解、对学习条件的掌握、对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动态生成策略的把握。

历史教学预设主要是基于教育者主体的教学先导活动,解决的主要是历史教学的“目的性”和“秩序”的问题。但世界是变化的,处于不断生成之中。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常态,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尤其是具体情景难以预见,这就产生出许多生成性问题。

2巧妙生成,让课堂充满神奇

预设是对生成的丰富、拓展、延伸,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但是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有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预设多种教学方案,才能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自由、主动地发展,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的活动和发展创设更大的空间,从而使课堂精彩纷呈。这时教师要敢于放手,尽量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因为:其一,从人的角度说,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否则就会束缚学生的自由发展。其二,从课程角度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这意味着,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从而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其三,从教学角度说,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毫无疑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作为历史课程资源之一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以其信息量大、传输快、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也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但是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的生成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启发式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目前,有些教师盲目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对有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的排斥几乎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似乎沾上了“讲授”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其实他们崇尚的只是过程和方法的形式,而不是过程和方法的实质。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预设与生成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预设重视和追求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生成重视和追求的是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东北师大的陈旭远教授说,首先,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其次,生成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再次,生成需要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适当预设,指导有的放矢;巧妙生成,点拨锦上添花。因此,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当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预设是课堂生命的源泉,也是精彩生成的沃土。而生成则是精心预设的新生命。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