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节及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对儿科ICU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心理调节及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对儿科ICU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

毕颖

毕颖(南京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210008)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325-0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调节及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对儿科ICU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就诊的100例儿科ICU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心理调节和应激干预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儿心理状态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儿科ICU患者主要心理反应类型包括焦虑、恐惧、孤独、不安全感、急躁和紧张等,其中,焦虑恐惧、孤独和不安全感等的发生率最高,且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结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儿科ICU患儿通常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儿心理问题的发生原因和类型,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调节和应激干预,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调节应激干预护理儿科心理状态

儿科ICU治疗患者通常病情较为严重,因而其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良心理反应和不愉快心理状态的发生率较高,为了有效解决儿科ICU患儿临床救治过程中不良心理反应问题,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本文对我院儿科ICU患儿心理问题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的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由调查分析结果可知,儿科ICU患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生气、孤独、急躁、不安全感、紧张和恐惧等等,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就诊的100例儿科ICU患儿为观察对象,男性64例,女性36例,患儿年龄范围在1岁至7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5±2.5)岁。患儿进入ICU治疗的时间在1d至61d之间,平均治疗时间为(32.4±2.1)d。其中,60例为外科疾病,约占60%,40例为内科疾病,约占40%。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患儿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第一,烦躁和紧张心理护理。为了进一步缓解患者的感觉负担,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应做到操作紧凑、准确、轻柔,尽可能关闭暂时不需要使用的设备,减少报警器和监护设备的声音,患者睡眠时调暗室内亮度,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局部按摩,并摆放适当体位,遵医嘱适量应用镇静类药物。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将屏风遮挡在两个病房之间,对于条件允许的医院,还可在儿科ICU内设置家庭方便[1]。

第二,孤独感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病情监测,以亲切和蔼的方式与患者及时交流沟通。交接班时向接班护士详细说明患者情况,每班护士应使用5min左右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从而缓解患儿的恐惧感和孤独感。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家属的陪伴和探视进行合理安排[2]。

第三,不安全感护理。护理人员应以稳重、端庄的仪态面对患者,在提供护理服务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意识,保证其所有活动均在患者视线范围之内进行,并对患者的面部表情和疾病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保证监护仪、呼吸机、吸痰机等设备的正常运转、性能良好,合理安排患者家长的探视时间,以提高患儿的安全感[3]。

第四,焦虑、恐惧和急躁护理。护理人员应以一种易于被儿童所接受的方式与其进行沟通,使用更加轻松生动的交流方式,对于存在意识障碍的患儿,需在耳边与其交流,对于意识清醒的患儿,可与其面对面交流,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对儿科ICU病房进行合理布置,使用鲜艳的色彩和可爱的卡通图案,帮助患儿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

1.3观察指标

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等标准对本次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定,对于SDS和SAS大于50分的患儿,即可确定存在心理障碍[5]。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分析

儿科ICU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类型主要包括:焦虑、恐惧、孤独、不安全感、急躁和紧张等等,其中,焦虑恐惧发生率最高为40%,其次为孤独和不安全感等。如表1所示。

表1儿科ICU患儿心理问题发生情况分析[n/%]

2.2护理效果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前SDS和SAS评分结果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后SDS和SAS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2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分析

3讨论

综上所述,儿科ICU患儿患者受到疼痛、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各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针对患儿心理问题发生原因和类型的不同,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调节和应激干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患儿生存质量的提高和疾病康复速度的加快。

参考文献

[1]徐晓梅,熊健.对200例ICU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现代临床医学,2009,5(2):383-384.

[2]燕纯叔.ICU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医学,2009,29(3):375-376.

[3]黄莉.综合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18(29):144-145.

[4]彭玉兰,杨景丽,方湛.心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的情绪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4):3973-3974.

[5]王敏,王静芳.ICU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