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情绪性问题个案分析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2

学生情绪性问题个案分析报告

刘彦君

刘彦君重庆市南开中学

一、个案基本情况

1.唐××,女,1991年7月出生,独生子女。重庆万盛区人,父亲为区某局干部,母亲为银行会计,家庭条件较好。

2.她聪明伶俐,活泼开朗,个性好强,小学时成绩优异,被长辈的夸奖之词包围,特别受祖父母的袒护。

3.初中虽然学习成绩不算突出,在班上还是中等偏上水平,担任班干部,有演讲、小提琴特长,曾代表万盛区参加过市里的演讲比赛。所以受到老师的偏爱,较为任性,有较为明显的优越感。

4.中考成绩不太理想,其父母择校将她送进重庆南开中学高2009级学习。

二、情绪问题表现

1.进高中前即表现出畏惧感,担心学业跟不上,但在师友的鼓励下还是表示愿意尽全力拼一拼。

2.进入高中后,经常因一些小事与同学产生矛盾,而且喜欢对同学发脾气。对自己和同学是两重标准,与同学间的关系不太和谐,特别不受室友们喜欢,高二时曾出现室友联合赶她出去住的紧张情况。

3.高一时贪玩,学习不够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上倒数几名,高二上学期开始逐渐努力,但起色不大。学习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压抑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学习习惯欠佳。

4.特别喜欢老师的表扬,喜欢和老师接近。

三、心理分析

唐××自幼生活在较为优裕的家庭,受到长辈的精心呵护,特别是受到祖父母的溺爱,上学后又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而受到老师的偏爱,所以产生较为明显的优越感,对自我的认识逐渐夸大。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也逐渐表现出优越的姿态,长期担任班上和学生会干部,不自觉地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态度。但她的耐挫能力和适应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所以中考失败后进入重点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就难免会不适应和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1.在学习方面,小学时的唐××是比较顺利的,因为她聪明,老师偏爱,父母监督较严,知识的难度较低,同班同学实力不强,所以她能在班上处于领先地位。升入初中后,虽然仍有老师的偏爱,父母的督促,但效果已不如小学明显,同学间的竞争变得比小学激烈,学习任务增多、难度加大,更为重要的是她逐渐显现的优越感促使了不良学习习惯的产生和发展,所以学习成绩出现相对后退,虽然学习出现了危机,但此时在文体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成绩将不足掩藏。升入重点高中后,离家住校,不再有父母长辈事无巨细的关心,身边的同学变得更加优秀,自己在文体和管理方面的才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现,也不再有老师的偏爱,再加上高中学习任务繁重、难度大,同学间竞争异常激烈,而自己的基础相对较弱,学习习惯又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在学习上就面临了相当大的困难和压力。但一直走得较为顺利的她的耐挫能力有限,所以困难和压力很容易就将她的优越感击得粉碎。高一时,在压抑的学习下,错误地认为“高一轻松点没什么,以后再努力也来得及”,不够勤奋,没有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学习就显得更为被动,对自己的学习现状还较担忧。高二刚开始,她的努力程度有明显的提高,因为基础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仍然存在问题,所以一学期下来效果依然不太显著。因此,她的自信心又遭到打击,看到成绩在班上倒数,高中时间过半,她就一下子紧张起来,后期的学习也就在焦虑和自卑中度过。

2.在人际交往方面,因唐××是独生子女,自小就特别受长辈的宠爱,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凡事总要别人谦让自己,显得蛮横无理,因此引起同学的反感。但在小学和初中时,因住在家中,在生活上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并未得到足够的表露,而且她性格的两面性,使得她在班级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将带刺的一面收敛。不过,在高中住校期间她的无理的行为就表露无遗,最初室友对其采取忍耐、迁就的态度,而她却得寸进尺,在寝室里脾气越发越大,甚至“只许自己放火,不许他人点灯”,集体制订的室规自己不遵守,还时时监督别人,当然遭到室友们的反感和冷落。即使这样,唐××仍未汲取教训,反而时常在寝室欺负性格温顺的曹×,激起公愤后她们不得不找到班主任一致要求在外租房住,此时已是高二下期末了。

将情况归纳分析的结果是:唐××遇到的是学习和交往的双重情绪障碍。对其辅导的策略我确定为:消除优越感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方式,克服其焦虑心理,增强她学习上的自信心,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四、辅导过程

唐××是高二分文理科后转入我们班的,在假期里我已经通过她原来的班主任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所以一直比较留心观察她的表现。出于对她的信任和考验,我还让她担任室长职务。最初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她确实循规蹈矩,踏踏实实地学习,对集体事务也比较关心,但逐渐地特别是半期考试失利后问题开始一一暴露,首先暴露的是学习上的问题,在高二下期交往上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我对她的辅导在高二时并未有整体的计划,而是在过程中实现调控,当然是到后来(主要是高三一年),才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1.运用认知疗法,消除学习上的优越感。

认知疗法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方法,其主要原理认为凡是情绪或行为反应,均与其认知有连带关系。个体对己对人、对事的看法、观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心情和行为。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只要进行认知上的纠正或更改,便可以连带地改善其情绪或行为。引起咨询的着眼点在认知上的修正,所以称为认知疗法。

本案中的唐××因从小生活在溺爱和老师的偏爱中,长期形成的优越感已然根植在性格中,虽然到高中后优越的条件发生变化,但她对自我的一些认识仍停留在以前,所以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在高二时我与她的谈话中心内容是让她重新认识自己、看清形势,将自己重新定位,承认与同学们的差距,并且激励她鼓起勇气,从头再来。经过大半期的再认识,又加上半期考试的打击,她对自我的认识逐渐趋于客观,学习上的优越感也得到逐步消除。

在与其家长的交流中,家长经常提到“孩子以前..”,表明家长过高的期望对她的虚无的优越感起着客观上的强化作用,因此我同时做通其父母的工作,争取他们的正向努力,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这方面的工作也是有效的。

不可否认,由于经验不足,我在消除她的优越感时没有掌握好尺度,使得她的自信心受到挫伤,给进一步的辅导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

2.进行合理情绪治疗,克服其交往上的自我中心。

合理情绪治疗的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ABC理论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在ABC理论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events);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指在特定的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简单地说,合理情绪治疗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

“寝室驱赶事件”发生后,我借此开始有步骤地对她实施合理情绪治疗。

治疗的第一步,我通过谈话向唐××指出她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的思维方式是不合理的,寝室是同学们共同生活的地方,室友们是一个平等的集体,不允许特殊化。

治疗的第二步,我向唐××指出她所遇到的情绪困扰和交往障碍是由于她自身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正是自己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才导致室友的反感、孤立和排斥。

治疗的第三步,我教会唐××用信念辩论的方法来认清不合理的信念,进而逐步放弃这不合理的信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唐××逐渐地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到高三下期时,已经能与室友们融洽地相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