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体验•感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贴近•体验•感知

张思秀

张思秀四川泸州市长江小学校646000

【摘要】小学思品课程的教学需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生活教育理念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感悟,最终使思品课程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功能和效果。文章对在小学思品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联系的策略展开了论述,具体为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引领学生感知生活三点。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理念;小学思品;教学策略;生活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5-048-01

对于小学思品课程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托,加强思品课程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思品教育的生活化,这样便于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感知道德、情感的力量,完善个人的思想品质和意志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对小学思品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加上教师在教学时对教材的依赖性比较强,不重视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贯彻和渗透,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此,笔者结合小学思品课程的教学现状,就小学思品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为实现小学思品课程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效对接,小学思品课教师在教学时,应多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思品课教学内容,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和抵触情绪。教师在制定思品课程的教学方案时,要避免对教材的严重依赖,更不能“照本宣科”,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否则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到思品课程的教学延伸和教学成效。

例如,在小学思品课程“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应当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搜集和整理教学素材,让学生描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烦恼,有哪些快乐的事情,敏感的话题可以匿名书面表达,让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学过程更加开放,也能够让学生有效参与,在学生集体中营造出探讨成长问题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同时,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思想偏差和心理问题要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可以正确看待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成功、挫折,最终实现健康成长。

二、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小学生思想品质的改善与提升,在很多时候都是从生活体验与实践中获取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让思品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那么学生不仅难以感受到思品课程的学习价值和乐趣,也很难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最终影响到小学思品课程的教学效率。因此,小学思品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的特征,为学生创造体验性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要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感受思品课程的学习价值与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创设多样化的生活体验情境,让学生可以收获多元化的生活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元化发展。

例如,在“我自己会整理”的教学中,由于很多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自觉中就容易让自己身边的环境变得“脏、乱、差”,教师要多让学生感受整洁环境的重要性,在切身的生活体验中明确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会一些整理技能,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能够借助自身的生活实践发展能力与素质。

三、引领学生感知生活

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小学思品课程的授课效率和育人成效,小学思品课程教师要转变过去“高高在上”的教学态度,不要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学权威,而应当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带领学生去认真地感知生活、反思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增长知识与才干。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认真了解学情,调查每个学生的思想思品现状,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和育人方案,进而完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行为素质。

例如,在“家庭小账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将自己一周的花费进行记录,并且要尽可能的全面,然后在学生间进行日常花费对比,花钱比较多的学生,要反思一下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有零花钱的学生,要规划下日后怎么花,积极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再比如,在“规则有什么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对在课外游戏活动中规则的重要性进行反思和探索,思考如果没有了规则,游戏活动还能不能开展,还能不能在游戏中收获快乐,为什么不遵守游戏规则容易出现冲突等问题,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反思与感悟,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规则对自己、对他人的重要性,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纪律意识,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发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生活化教育策略便于学生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改善学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实现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的良性发展。小学思品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有效对接,需要教师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偏好和生活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活教育方案,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收获学习体验,提升个人德育素质,完善个人的性格品质,为个人的未来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乐琰.巧妙借力,实现思品课堂生活化[J].小学教学参考,2017,(08):75.

[2]何秀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品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78.

[3]金飞.渗入“生活世界”深化道德教育——浅析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7,(13):38.

[4]谭丽君.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