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版本高中化学必修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策略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不同版本高中化学必修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策略的比较

张繁荣

张繁荣甘肃省康乐县第一中学731500

摘要:目前,高中化学有三个版本的课标教材,它们在编排上各有特点,尤其是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编排是各不相同,与大纲教材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区别,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版本高中化学必修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编排的比较,帮助教师了解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增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方法。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一、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编排

1.对课程标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要求的解读

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化学新课程中不是一次性的以一个结构单元的方式呈现的,而是采取分段呈现的方式,以螺旋上升的方法分三个阶段穿插编排的,分散在初高中的不同章节,具有明显的生长性,在不同的学段应达到的水平要求也是不同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必修模块1中“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内容标准是如下要求的: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对标准的解读,我们会发现,在必修模块1中,学生通过新授课的学习,要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建立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原电池、电解池打下基础。能够初步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从新的角度去认识物质,认识反应,区别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

2.概念获得的方式

概念的获得,实质上就是要理解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属性。获得概念基本形式有概念的转变、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概念转变是指个体原有的经验由于受到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变化。

概念转变有两种方式:一种被称之为“丰富”,另外一种被称为“修订”。“同化理论”是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提出的,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学习理论。概念形成就是引导学生从某一类事物或现象中,归纳、抽取出它们的共同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概念。

3.不同版本高中化学必修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策略的比较

课改之前,高中化学教材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必修大纲教材。

课改之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有三个版本教材可供高中化学教学时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课标人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课标鲁科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课标苏教版)。

不同版本教材对“氧化还原”概念编排的比较:

二、结语

通过对不同版本高中化学必修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策略的比较会发现:人教版大纲教材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策略上选择了概念转变修订的策略,直接推翻了初中从得氧失氧角度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能会使学生对科学理论的学习产生怀疑;课标人教版教材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策略上选择了概念丰富型的策略,虽然没有全盘否定初中从得氧失氧角度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在初中学习的得氧失氧的氧化还原反应正确与否的对待问题上,绕开了对这一问题的评价,说法含糊不清,也有可能对学生有一定影响;课标鲁科版教材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策略上选择了概念形成的策略,是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逐渐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有一定递进性过程;课标苏教版教材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策略上选择了概念同化的策略,在教学中将初中得氧失氧角度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没有提及,重新从新的角度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掌握这一知识更加容易。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学情,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其更加有效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比较,促进其他化学概念教学方法的改进或优化,养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付春刚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与研究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

[2]石娟高中不同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问题和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

[3]陈曦高中化学新课标下教科书中必修理论知识难度的比较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

[4]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第二版: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