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2评分在有短暂神经体征的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ABCD2评分在有短暂神经体征的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杨艳

杨艳(抚顺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抚顺113006)

【摘要】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有短暂神经体征的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withTransientsigns,CIT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初诊为TIA并于病后24小时后行头磁共振的病例198例,其中行头磁共振后证实已发生CITS的64例(32.32%)。对198例病例进行ABCD2评分,将ABCD2评分与CITS发生率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ITS多发生于ABCD2评分高者,ABCD2评分越高CITS的发生率越大。结论在初诊为TIA的病例中随着ABCD2评分的增高发生CITS比例增高,两者呈正相关性。ABCD2评分有助于CITS的早期诊断,减少CITS的延诊、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ABCD2评分有短暂神经体征的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130-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是指缺血引起的短暂性脑局部功能或视网膜功能缺损,24小时内症状完全消失,不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TIA的定义,定义中强调的依然是24小时内完全缓解的概念,然而今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尤其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广泛应用,发现有不少神经科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较长的TIA患者脑内有相应的梗死灶,与设定的TIA定义不相符。目前实践也证明TIA应包括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真正意义的TIA,另一种是伴有脑梗死的TIA,因此传统的TIA定义有待进一步完善[1]。为此,Waxman等[2]在1983年提出“有短暂神经体征的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withtransientsigns,CITS)”的概念,用以描述这一部分病例。2007年Johnston等[3]提出ABCD2评分法,用以预测TIA后早期脑梗死的发生,但没有对CITS的发生进行预测价值分析,那么ABCD2评分是否有助于CITS的早期诊断呢?现收集2012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初诊为TIA并于病后24后小时行头磁共振的病例198例,其中行头磁共振后证实已发生CITS的64例,对所有病例进行ABCD2评分,对ABCD2评分是否有助于CITS的早期诊断进行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初诊为TIA并于病后24后小时行头磁共振(平扫加弥散加权)的病例198例。纳入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TIA诊断标准[4]:(1)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min,多在1h以内,不超过24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

1.2方法

对所有初诊为TIA的病例进行ABCD2评分,ABCD2评分标准:①年龄(A):年龄≥60岁得1分;②血压(B):TIA后首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得1分;③临床症状(C):单侧无力得2分,有言语障碍但无肢体无力得1分;④症状持续时间(D):持续时间≥60min得2分,持续时间为10~59min得1分;⑤糖尿病(D):糖尿病患者或入院后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得1分。所有病例在病后24小时后均有行头磁共振以明确是否已发生CITS。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素具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x2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ABCD2评分的初诊为TIA的患者已发生的CITS的比较:初诊为TIA的198例患者中,行头磁共振后证实已发生CITS的64例,占32.32%。其中ABCD2评分<3分的初诊为TIA的患者41例,已发生CITS的1例(2.44%)。ABCD2评分≥3分的初诊为TIA的患者157例,已发生CITS的63例(40.13%)。CITS的发生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ABCD2评分的增高而增大,两者呈正相关性。见表1。

表1不同ABCD2评分的初诊为TIA的患者CITS的发生率

3讨论

TIA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的急症,一直被人们视为缺血性卒中的报警信号。传统的TIA定义基于时间的概念,强调的是24小时内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缓解。但随着头磁共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初步诊断为TIA的患者被证实确实已发生了与发作时症状相关的急性脑梗死,即我们前面所说的CITS。有文献指出临床初诊为TIA的患者大约有1/5~1/3应怀疑为脑梗死。如何尽早的确诊,避免CITS的延诊、漏诊和误诊,以便及早的启动脑梗死治疗方案,防止脑梗死进展加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神经科常用的ABCD2评分法被认为是TIA患者短期内发展为脑梗死危险性预测较为全面和科学的方法,用以预测TIA后早期脑梗死的发生,但没有对已发生的CITS进行预测价值分析评估,那么ABCD2评分是否有助于CITS的早期诊断呢?本研究表明在初诊为TIA的病例中中高危组的CIT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的发生率,并随着ABCD2评分的增高CITS发生率明显增大,两者呈正相关性。ABCD2评分有助于CITS的早期诊断,可减少CITS的延诊、漏诊和误诊。对于无条件行头磁共振的社区医院和基层医院,ABCD2是预判是否有CITS发生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医生根据ABCD2评分可以快速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积极进行干预或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于有条件行头磁共振检查的医院,ABCD2评分可以帮助急诊医生和非神经科医生更及时的明确是否需进一步完善头磁共振检查,及早的明确是否有CITS发生,进入及早的启动脑梗死的诊治流程,减少脑梗死的进展加重所带来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凡,郭书英.颈内动脉系统TIA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1):31—32.

[2]刘鸣,谢鹏.神经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37-38.

[3]JohnstonSC,RothwellPM,Nguyen-HuynhMN,etal.Validationandrefinementofscorestopredictveryearlystrokeriskaftertransientischemicattack[J].Lancet,2007,369(9558):283-292.

[4]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