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区分头晕主诉患者是否为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初诊主诉为头晕患者90例,应用ABCD2评分予所有病例评分。将病例分为低分组(ABCD2评分<3分)及高分组(ABCD2评分>3分),对两组病例对比分析。结果ABCD2评分低分组51人中急性脑血管病者1人,ABCD2评分高分组39人中急性脑血管病者6人。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别(X2=3.838,p<0.05)。结论ABCD2评分有助于区分头晕主诉患者是否为急性脑血管病。

  • 标签: 头晕 ABCD2评分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D2联合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脑梗死发生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02例确诊TIA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ABCD2评分+颈动脉狭窄与TIA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76例,7d内脑梗死的发生人数为26例,占34.2%;颈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26例,7d内脑梗死的发生人数为5例,占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能进一步提高TIA后脑梗死预测的准确性。

  • 标签: ABCD2评分 颈动脉狭窄 TIA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动脉彩超及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进行连续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常规行颈部动脉彩超检查,了解颈部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7天内发生脑梗死患者的ABCD2评分明显高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x2=-4.844,P<0.05)。高ABCD2评分组及7天内发生脑梗死患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明显增加(x2=-6.173,P<0.05)。结论颈部动脉彩超检查及ABCD2评分有助于对TIA患者早期脑梗死的预测及指导治疗。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部动脉彩超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有短暂神经体征的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withTransientsigns,CIT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初诊为TIA并于病后24小时后行头磁共振的病例198例,其中行头磁共振后证实已发生CITS的64例(32.32%)。对198例病例进行ABCD2评分,将ABCD2评分与CITS发生率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ITS多发生于ABCD2评分高者,ABCD2评分越高CITS的发生率越大。结论在初诊为TIA的病例中随着ABCD2评分的增高发生CITS比例增高,两者呈正相关性。ABCD2评分有助于CITS的早期诊断,减少CITS的延诊、漏诊和误诊。

  • 标签: ABCD2评分 有短暂神经体征的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所致管腔狭窄程度结合ABCD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1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对ICAS管腔狭窄程度评定,并进行ABCD评分,筛选出TIA发作7d内发生脑梗死的患者.结果ABCD评分中危、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低危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或闭塞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正常或轻度狭窄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评分、颈内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对TIA后7d内发展为脑梗死有预测价值.关键词ABCD;颈内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发作;脑梗死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forecastvalueofcombinedABCDscoreandcarotidatherosclerosisinevaluatingbraininfarction7daysaftertheonsetofatransientischemicattack.MethodsAllpatientswereevaluatedwithABCDscore,and7-dayfollow-upofthecerebralofthepatientswereperformedtolookforrisksofinfarction.ResultsLinearcorrelationexistedbetweenABCDscoreandshort-termriskofcerebralinfarctioninTIApatientsshowingahigherincidenceinpatientswithhigherABCDscore.ConclusionsAratherhighaccuracymaybeachievedwithABCDscoreandcarotidatherosclerosisinpredictionofshort-KteeyrwmorridsskofcerebralinfarctionafteronsetofTIA.ABCD;Carotidatherosclerosis;Transientischemicattack;Braininfarction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5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BCD2评分结合头颈联合CT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2d~7d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方法以2010年5月-2011年12月住院的97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CTA检查结果。按ABCD2评分法进行评分,随访TIA后2d和7d内脑梗死发生率。并分析ABCD2评分、CTA与TIA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关系。结果TIA后26例(26.8%)患者在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9例(9.2%)发生于2d内。ABCD2评分与TIA后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P<0.05)。TIA后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与<50%的患者相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ABCD2评分法对TIA后脑梗死发生有预测价值,进一步结合CTA检查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头颈动脉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ehemiaattach,TIA)患者血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研究hs—CRP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来探讨炎症反应与TIA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以2009年最新TIA定义为诊断标准的TIA患者70例,根据ABCD2评分进行危险分级,比较各级患者血清hs-CRP平均水平的差异。结果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分别与高危组(6~7分)hs—CE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O.05),中危组与低危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0~2分患者血清hs—CEP平均水平随ABCD2分值增高呈轻度上升趋势,5~7分患者血清hs—CRP平均水平随ABCD2分值增高而增高,以7分者为最著。结论hs-CRP与TIA患者ABCD2评分正相关。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C反应蛋白质 ABCD2 炎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76例TIA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ABCD2评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层,同时检测患者血浆Hcy水平,观察比较ABCD2评分和血浆Hcy的关系。结果根据ABCD2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组,同时检测血Hcy水平。其中高危(18.79±2.51)μmol/L,中危(16.21±2.02)μmol/L,高危和中危组的Hcy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危者(9.51±3.2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ABCD2评分增高,其Hcy水平也随之升高,ABCD2评分结果与Hcy水平呈正相关。二者均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预测因子。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同型半胱氨酸 ABCD2评分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患者ABCD2评分不同分组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0-3分)低危者40例,评分(4-7分)中高危者40例,共计80例。分成两组,每组40例,低危者、中高危者各20例。第一组单独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持续治疗,随访3个月;第二组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在发病当天给予氯吡格雷300md顿服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峰值,第二天起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口服,至14天停用阿司匹林,继续氯吡格雷75md/d口服维持治疗,随访3个月。两组均以再次发生TIA或发展为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为事件终点。结果联合治疗组再发TIA或发展为ACI的共4例,其中ABCD2评分高危者3例,低危者1例。单独阿司匹林组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6例,其中ABCD2评分高危者14例,低危者2例。联合组复发率(10%),其中高危者复发率(20%)低危者占(5%)。阿司匹林组复发率(40%),高危者复发率占(70%),低危者复发率(10%)。联合治疗组总的复发率及中高危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单独阿司匹林治疗组总复发率及中高危者复发率,P<0.05;而联合治疗组低危者复发率与单独阿司匹林治疗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比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治疗TIA更有效;2、在中高危患者中联合治疗比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更有效,而在低危患者中两组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别。

  • 标签: ABCD2 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颈内动脉系统TIA150例,做出“ABCD2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3分、中危(4~5分)、高危(≥6分)三组,在患者发病后90天内进行随访,观察各组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35.3%的患者90天内进展为脑梗死,中危组与高危组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ABCD2评分是一种临床预测患者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简便、有效方法。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D2量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采用ABCD2量表评估76例TIA患者,并依据分值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高危组(6~7分),观察3组患者发病7d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进展为脑梗死患者与未进展患者ABCD2量表项目的差异,分析量表的预测价值。结果19例TIA患者为0~3分,41例为4~5分,16例为6~7分,分别纳入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7d内共有14例(18.4%)患者病情进展,确诊为脑梗死,3组脑梗死发生率依次为5.3%(1/19),19.5%(8/41),31.3%(5/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进展为脑梗死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TIA发作后首次血压升高、单侧肢体无力、糖尿病史、症状持续时间超过60min的发生率均高于TIA未进展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史、症状持续时间≥60min、血压升高、单侧肢体无力、年龄≥60岁均为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ABCD2量表使用简便,分值越高,脑梗死发生率越高,其子项目与TIA进展为脑梗死有关。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ABCD2量表 脑梗死
  • 简介:摘要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确诊TIA且进入临床路径患者32例(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TIA诊断标准)。以ABCD2评分法对卒中风险进行分层,评分〉6分为高危组;评分4-5分为中危组;评分<3分为低危组。(与低危组比较,p<0.01)。TIA14天的发生率,CTA中有颅内外动脉明显狭窄的(狭窄.>30/%)、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CTA正常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BCD2评分法预测近期卒中有一定临床价值,结合头颅CTA准确性更高。

  • 标签: 平分法 头颅CTA 临床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对ABCD2模型下中高危中风先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明确针刺、艾灸、社区干预在综合疗法中的作用。方法将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三个对照组,每组按照ABCD2模型分中、高危两个小组,每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对照组I采取单纯艾灸的综合疗法,对照组Ⅱ采取无针灸的综合疗法,对照组Ⅲ采取无社区参与的综合疗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高危两个小组的疗效均高于各对照组(P<0.05),对照组之间比较,对照组I中、高危小组疗效好于对照组Ⅱ(P<0.05)。结论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是治疗ABCD2模型下中风先兆的最佳方法,其中艾灸虽然不如针刺治疗,但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社区干预在综合治疗中作用积极,中、高危险度的中风先兆病人都能获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标准预测住院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并评价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对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测定189例住院TIA患者的ABCD2评分值、基本临床特征和脑梗死的发生率。用SPSS13.0分析不同评分的TIA患者的脑梗死率差别,并分析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对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应用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BCD2评分及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预测TIA进展脑梗死的价值。结果①评分≤3分的TIA患者有35例,发生脑梗死者2例(6%);②评分4或5分的患者总共98例,发生脑梗死者21例(21%);③评分≥6分的患者总共56例,脑梗死者21例(37%)。TIA患者的不同ABCD2评分值的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两组TIA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2联合纤维蛋白原评分法和ABCD2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667~0.896)和0.772(0.621~0.818)。结论TIA患者不同的ABCD2评分值脑梗死的发生率不同,分值越高,发生率越高,ABCD2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简单的方法。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为TIA进展脑梗死的危险因素。ABCD2联合纤维蛋白原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联合纤维蛋白原评分法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患者ABCD评分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的的关系。方法按照ABCD评分将130例TIA患者划分为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三组,并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s—CRP平均水平的差异.结果三组hs—CR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hs-CRP评分法和ABCD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54(0.660-0.889)和0.702(0.601-0.803)。结论TIA患者ABCD评分与hs-CRP正相关,ABCD+hs-CRP评分法的临床价值高于ABCD评分法。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ABCD2评分
  • 简介:不经意间,校园的每个角落都盛满了我们的回忆,看惯了她的秋月春风,习惯了她的冬冷夏热。蓦然回首,才依稀发现:校园里的每一天都是一首歌,一幅画,是那样耐人寻味,令人留恋……

  • 标签: 校园 纪事 耐人寻味
  • 简介:周末,妈妈让我猜一个数字谜:ABCD×4=DCBA。我一看,原来一个四位数乘4,积竟然把这个四位数的数字倒过来了。初看,因为积的千位没有进位数,我只能猜出A小于或等于2

  • 标签: 数字谜 位数 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