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153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马长林杨晓丽

马长林杨晓丽(新疆兵团农二师焉耆医院新疆焉耆841100)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109-02

【摘要】目的分析153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53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需给予精神药物对症治疗,并重视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结论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加强精神病学的会诊联络医学服务,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脑血管病精神障碍精神药物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1]。在脑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加上血液成分或血液动力学改变,可造成脑出血或缺血,导致精神障碍,可出现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识障碍[2]。

现对我院内科2003年2月—2011年12月会诊病例257例中,合并精神障碍的脑血管病病人115例,和首诊于精神科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病人38例,共153例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53例;年龄51-88岁,平均年龄66.7±12.09。男64例,年龄55—88岁,平均年龄71.9±8.35岁;女89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2.7±13.12岁。病程1月—28年。其中:内科会诊病例115例,精神科病例38例。职业:干部16例,农民22例,工人19例,退休83例,无业13例。文化程度:文盲25例,小学53例,初中22例,高中17例,中专14例,大专及以上22例。

1.2精神障碍的具体临床表现35例主要表现为自言自语,幻视、幻听;24例主要表现为兴奋,冲动,话多、活动多,夜间睡眠差;47例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饮食、夜眠差;22例主要表现为情感不稳,焦虑不安,坐立不安,夜间入睡困难;37例主要表现为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嫉妒妄想;29例主要表现为情感淡漠,言语零乱,智能受损,睡眠节律改变;21例主要表现为接触被动、反应迟钝、问答不切题;9例主要表现为牙关紧闭,呼之不应。

1.3内科主要疾病脑栓塞20例;腔隙性梗死58例;脑出血15例;脑动脉硬化31例;血管性痴呆29例。

1.4内科会诊原因考虑为:抑郁12例,精神分裂症22例,焦虑症13例,痴呆5例,精神障碍待查63例。

2结果

2.1精神障碍的确定诊断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幻觉、妄想状态41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兴奋状态8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抑郁状态37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抑郁焦虑状态16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焦虑状态7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意识障碍16例,血管性痴呆23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5例。

2.2精神障碍的处理115例内科会诊病例中,13例转入精神科治疗;102例内科治疗,精神科随访。38例精神科病例中,6例转入内科治疗,精神科随访。

2.3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给予利培酮治疗79例;阿立哌唑治疗16例;奋乃静治疗12例,氟哌啶醇治疗9例;丙戊酸钠治疗32例;氟西汀治疗15例;帕罗西汀治疗41例;文拉法辛治疗4例;阿普唑仑治疗93例;地西泮治疗11例;氯硝西泮治疗18例。其中,两种及两种以上精神药物合用138例。

3讨论

脑血管疾病可分为10类[1]。以腔隙性梗死、脑栓塞和脑动脉硬化症合并精神障碍最常见;腔隙性梗死、脑栓塞合并的精神障碍以意识障碍、情感障碍和思维障碍常见,而脑动脉硬化症合并的精神障碍以情感障碍常见。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有记忆、智能障碍和局限性神经症状体征;主要包括:脑衰弱综合征、焦虑障碍、抑郁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偏执状态、人格障碍、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的主要特点是:在脑血管病变的过程中逐渐出现,病情发展缓慢,且随着侧支循环的建立症状可有阶段性缓解,时轻时重,多数病人的病程呈阶梯性、波动性变化,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加重。

脑血管疾病病情相对较复杂,较易合并精神障碍,这是因为这些病人在大脑供血不足、脑组织缺血缺氧、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上较易出现大脑功能失调,从而出现不同形式的精神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当前的精神障碍是会诊的主要原因。由于病人合并有内科疾病,药物选择安全尤为重要。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要小,改善患者的睡眠极为重要。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目的在于识别疾病的促发或延续因素、减少应激性生活事件,使病人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恐惧及悲观情绪,了解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调整心态,主动配合治疗。

随着临床躯体疾病患者并发精神疾病病例的逐渐增加,内科医生接触的合并精神障碍的病人越来越多。但是:非精神科医务人员对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低。因此在综合医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加强精神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障碍的识别率,及早请精神科医师会诊,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并且通过联络会诊可加强精神科与非精神科医生的联系,有利于双方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综合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贾建平主编.神经病学[M].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1.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