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杨敏

菏泽市东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摘要:地籍管理是一项技术性、法律性较强的业务工作,是技术、政策业务的综合体,是整个国土资源管理,尤其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本文就地籍管理信息化必要性及建设发展途径进行了探讨,从而使我国地籍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地籍;管理;信息化

传统的地籍工作是一把皮尺量天下,一纸证书管土地,一张柜子存资料,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随着土地资产属性的日益显现、经济价值的逐步提高,对地籍工作的法律性和严肃性、地籍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渐被重视起来。

1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

1.1加强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保证地籍管理规范化。地籍管理工作包括土地登记、土地确权与争议调处、土地调查、土地遥感监测、土地统计、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和地籍档案管理等。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是将地籍管理各项工作与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定等认真检查、对照、完善,使各项地籍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是加强耕地保护和规范土地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各项地籍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的重要措施。对于全面提高全省地籍管理水平,依法行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开展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地籍管理工作,以扩大地籍管理的覆盖面,提高地籍管理规范化水平,促进地籍管理工作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服务,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1.2地籍信息化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科学管好、用好土地的重要保证。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地籍基础数据全面反映我国耕地数量和分布,以及新增建设用地相关情况,是评价国家粮食安全、判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规模的重要依据,是中央有关宏观决策的重要基础。开展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是夯实基础,建立制度,创新提高,规范管理的必然要求,以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扩大地籍管理信息覆盖面为重点,促进地籍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社会产业化,是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实现了地籍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途径。

1.3地籍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土地是人类立足的场所、生存的条件和使人类劳动过程得以全部实现的基础,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地籍则是人们认识运用和管理土地的结果,它是与土地有关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价格、权属、用途等基本信息的客观反映。地籍管理在我国的土地管理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手段。同时,地籍管理又是一门不断发展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地籍管理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地籍管理人员不断开拓创新,进行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拓展,为建立有效的地籍管理体系不断探索。因此,国土资源信息化既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和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关键。地籍管理的对象是土地及与土地有关的社会行为,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权属管理。因此,地籍管理信息化是实现地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2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路径

2.1加强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工欲善其事,心先利其器。地籍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软硬件建设。本着以“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按照技术合理、方便实用、便于理解、易于操作的原则,根据网络需求,请有关专家协助我们认真分析、比对和咨询,确定软、硬件基本配置要求。例如,添置办公用电脑;添置RTK、全站仪等测绘仪器以及扫描仪、大型彩色绘图仪等成图设备,引进了地理信息系统等最新地籍管理工作软件,辟置了新的档案室,地籍档案资料管理走上了专业规范的道路。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也有投入产出问题,要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好,必须加强项目经费使用管理,重视绩效评估,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确保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2.2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国土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局面越来越好。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按照中央的要求,严格保护资源、有力保障发展、切实维护权益、全面服务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和社会对地籍信息的应用需求不断扩大,地籍信息化发展面临十分有利的局面。今后一个时期,地籍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抓住两头,注重链接”。在国家层面,以全面加快地籍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为目标,以加快地籍信息规范化和全覆盖为切入点,加快全国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和全国土地登记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建设,强化国家对宗地信息的检索能力,强化对登记信息的查询能力,强化地籍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未来,我们让然会继续思索如何实现“数字国土”、专业技术人员的再培训与队伍建设、数据库建设以及与公众的交互、远程办公等具体问题,努力改变束缚我们的陈旧观念,力求把信息化建设推向深入。

2.3打造专业技术队伍。信息化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是善谋划、会指挥、能综合、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一支既懂信息化技术、又懂国土资源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队伍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新时期地籍管理是集合计算机技术、航测遥感技术、测绘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知识于一体的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必须配备综合型专业人才。建立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规范土地登记程序,提高土地登记质量,保证土地登记结果具有准确性和权威性。这些人才的打造可以为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条件下的作战出谋划策;科学队伍应站在科技前沿,创新信息条件下的装备发展理论,组织谋划信息技术装备的发展;技术专家队伍应随时架构指挥与应用间的技术桥梁,及时解决信息化中的技术难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结语

总之,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实施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职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地籍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坚持走信息化、规范化道路,从而促进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超.国土资源管理提高地籍管理信息化水平.运城年鉴,2009.

[2]邵建鸣.国土资源管理推进地籍信息化建设.宁波年鉴,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