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留守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干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1~3岁留守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干预分析

杨安萍

芷江侗族自治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湖南芷江4191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干预对于1~3岁留守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县150例1~3岁语言发育迟缓的留守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语言康复训练与语言环境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对比留守儿童干预前后语言发育商以及不同性别儿童干预后语言发育商。结果:经过干预后,所有留守儿童的语言发育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过干预后,女童语言发育商明显高于男童,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1~3岁语言发育迟缓留守儿童来说,应用语言康复结合改善语言环境临床干预,可以显著的提升留守儿童语言发育商,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语言发育迟缓;1~3岁留守儿童;语言发育商;临床干预

所谓的语言发育迟缓,指的就是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其言语发育未能达到同性别、同年龄段的平均水平。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相对低下。一旦儿童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症状,不仅会影响儿童与他人及社会之间的正常交流,还会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儿童后期适应社会的整体能力,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着诸多不利的影响。我县由于工业经济落后,大多数年轻人都去江浙及广东沿海一带打工,年轻夫妻生下小孩后基本都留在乡下由爷爷奶奶养育,而农村中老年主要在家务农或养殖畜禽,除了在生活上尽力照顾好之外,没有更多精力去培养教育小孩,更由于文化水平低,无法去言传身教,导致孩子缺乏语言环境的刺激。尤其是老人家普遍娇惯溺爱孙辈,小孩子需要什么,只要用手指一下或哭闹一下,老人们都会满足他的要求,不会有一个语言交流互动的过程,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较为特殊的儿童群体,其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症状的几率更大。研究发现,给予1~3岁语言发育迟缓留守儿童其必要的临床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儿童语言发育商[1]。基于此,本文对1~3岁留守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干预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县150例1~3岁语言发育迟缓的留守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86例,女64例。本次研究纳入标准为:排除构音障碍以及听力障碍儿童、无心、肝等脏器疾病、无语言发育障碍家庭史或者遗传史、所有参与研究的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150例儿童在一般资料方面,具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所有参与研究的儿童在进行临床干预之前,先接受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儿童个体发育情况、语言水平以及行为举止等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语言康复训练计划,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一种康复训练,都要以家庭训练为主。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1手势符合训练在1~3岁具有语言发育迟缓留守儿童临床干预过程中,手势符合训练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干预形式,其在提升儿童对于语言认知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其主要形式为通过手势来代表不同的语言,如“吃饭”“睡觉”“再见”“拥抱”等等,通过不同的手势来表示不同的词汇或者语境,不仅可以实现对于儿童行为模仿能力的训练,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加强儿童对于语言词汇的认知,对于提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1.2.2语言词汇训练语言词汇训练一般是建立在手势训练基础之上的。通过手势符合训练,儿童可以对一些简单的词汇进行识别和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表达。因此,在对留守儿童进行语言词汇训练时,相关训练人员可以通过充当儿童家长的形式诱导儿童进行不同的反应,并以此来完成对于儿童语言词汇的训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训练人员应从儿童身边感兴趣或者最为熟悉的事物出发,对其进行语言词汇训练,如日常事物、动物等等,待儿童对这类基础语言词汇进行了解后,在进行相应相应语言词汇拓展训练[2]。

1.2.3游戏引导训练对于1~3岁语言发育迟缓的留守儿童而言,其由于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因素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因此,在对其进行临床干预的过程中,训练人员应根据每一位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干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人员可以通过采用游戏引导训练的方法来激发儿童对于语言训练的兴趣,并以此为基础融入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训练效果。

1.2.4词句表达训练待儿童对于语言词汇进行充分的认知后,训练人员就可以指导其进行词句表达训练。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训练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儿童进行训练,如利用身边实物模型、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声音语言、形态语言等等[3],并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为合适训练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儿童对于词句的兴趣,最终实现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1.2.5语言反馈训练在这一训练过程中,训练人员可以通过声音、图像以及体态姿势等方式引导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如,见到陌生人后,训练人员通过招手示意,利用儿童的记忆反馈机制,保证其可以说出“叔叔阿姨好”这类语句。这样训练方式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1.2.6家属指导训练家属作为儿童身边最亲近的人,在训练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训练人员应首先对儿童家属进行训练,将干预训练的方式方法以及技巧对家属进行告知;其次,家属在开展家庭训练时,每天应最少保证训练2次且每次不少于30min,并在训练过程中,将语言训练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此来提升儿童的语言发育商[4]。

1.3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观察留守儿童干预前后语言发育商及干预后不同性别儿童语言发育商。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语言发育评定法以及0~6岁儿童发育检查表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则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留守儿童语言发育商评分对比

干预前留守儿童语言发育商为(94.89±9.36)分,干预后留守儿童语言发育商为(98.12±9.86)分。干预后留守儿童语言发育商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干预后不同性别儿童语言发育商评分对比

干预前,男童语言发育商为(94.35±8.36)分,女童语言发育商为(95.42±7.52)分;干预后,男童语言发育商为(97.58±9.62)分,女童语言发育商为(100.25±8.93)分。经过干预后,男童及女童语言发育商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女童语言发育商明显高于男童,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3岁留守儿童作为语言发育迟缓的主要对象,一旦出现这类症状,必然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导致留守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缺乏相应的语言沟通环境。本次研究通过对于1~3岁具有语言发育迟缓现象的留守儿童给予其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通过采用语言康复训练与语言环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如手势符合训练、家属指导训练、词句表达训练等等,通过训练,留守儿童的语言发育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干预前相比,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1~3岁具有语言发育迟缓症状的留守儿童,给予其语言康复训练与语言环境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可以明显的提升留守儿童的语言发育商,具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葛庆云.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3):71-72.

[2]林爱兰,洪金串.语言综合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45例的效果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8,40(01):151-152.

[3]刘丽,姚蕊,王恬,王晓倩,金鑫.幼儿语言发育迟缓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7,39(10):930-931.

[4]王晓霞.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康复训练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2):1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