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黄建文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罗旧镇中学419100

摘要:本文从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大胆质疑;拓宽学生视野,积累知识经验;加强思维训练,消除思维定势三个方面论述怎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素质思维定势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阵地,这是由语文学科独特的性质、地位、功能所决定的。可以说,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始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大胆质疑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其重要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的确,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无不源自于对那些传统的、不曾被他人怀疑的经典理论提出怀疑。所以,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素质,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善于质疑,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遗憾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许多人的好奇心反而渐渐淡化,似乎自己什么都懂了,而实际上,问题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导致问题意识淡化的因素有很多,部分学生是由于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懂,或不愿意把自己弱点暴露出来而不敢提出疑问,而更多的是与那种令人窒息的学习氛围和灌输的教学方式相关。大多数老师都喜欢课堂上“奉送真理”,老师把所有的问题都布置下来,学生阅读以后再对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学生就没有自己质疑、提问的习惯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我们发现,其实学生还是很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唤醒业已冷却的质疑热情。一个高明的老师,往往会把发现权交给学生,适当地给学生暗示,创设发现情境,从而使学生品尝到发现的快乐。

二、拓宽学生视野,积累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和基础。见多才能识广,无知必然无能。创新思维的培养都是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离开了它,创新思维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我们强调创新思维、创新素质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基础知识的学习。相反,在语文教学中,该背的要背,该记的要记,该理解的一定要理解,这些必要的记忆、背诵、理解,同创新思维、创新素质的培养并无矛盾,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日益增多的知识经验积累,实际上是为将来的创新飞跃积蓄力量。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拓宽学生的视野,光靠固定的教材不能够满足需要,我们必须做出一些补充。其途径有三:一是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把过去认为课堂外的人引入课堂;二是抓好课外阅读和课外语文活动;三是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接触社会,丰富他们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生活中无处没有语文,语文一旦失去生活这一活水,创造力必将枯竭,创新思维、创新素质的培养也必定是一种奢望。

三、加强思维训练,消除思维定势

1.加快节奏,增大容量,多管齐下,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课堂节奏要快,这样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高速、紧张的氛围中。加大单位时间内的训练量。目的是使学生没有时间慢条斯理的思考问题,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的任务,久而久之养成快速思维的习惯。

2.广泛联想,多角度比较,训练发散思维。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维,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思维方式,叫做发散思维。它要求思考者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种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多样地作出符合条件的解答。发散思维实为创新思维之基石,离开发散思维,其结果必然会因为思路狭窄而缺乏创新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比较和联想来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联想是把材料的已知内容要同素材外的其他内容要素联系起来的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相似的,也可以是相反或者相关的,由此及彼,每个人受知识经验的制约,或多或少的可以想到其他的事物。

3.大胆想象、合理探索,训练求异思维。求异思维重在一个“异”字上,要求思维主体打破传统的、自己或别人已有的知识和见解的局限,另辟蹊径,将自己大脑储存的知识进行新的组合,用全新的观点来考察对象,作出正确的结论,独创性是其基本特征。求异思维是消除思维定势、打破思维惰性,跳出陈旧思维窠臼进行创造性精神活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

[3]吴甘霖《天才思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

[4]徐永前《中学创新思维训练》.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