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超声检查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分析

王学文

朝阳市第四医院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声检查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接收的2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CT检查以及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检出诊断情况。结果:2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确诊25例患者出现肝纤维化,超声检出22例,CT检出19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超声检查敏感度以及准确性均明显优于CT检查,超声检查显示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个体患者门静脉内径、肝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肝静脉频谱变化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肝纤维化临床检出率。

关键词:超声检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价值

根据个体患者肝脏细胞病变情况分为炎症、坏死以及纤维化样变,其中慢性肝炎可分为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和重度慢性肝炎,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是慢性病毒性感染发展过程中肝内纤维生成和降解失衡,病毒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中间阶段[1]。本次研究通过比较两种检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检出情况以及不同程度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与肝纤维化个体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从而判定超声检查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个体临床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受的2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男性患者124例,女性患者76例,患者年龄最小为23岁,年龄最大为69岁,平均年龄在(42.2±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2000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纤维化临床诊断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受的2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CT检查以及超声检查,其中超声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不同程度慢性病毒性肝炎个体以及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个体患者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

(1)比较CT检查以及超声检查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个体患者临床检出情况,其中敏感度=检出例数/总受检例数,准确率=检出率例数/实际确诊例数。

(2)比较不同程度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与肝纤维化个体患者超声检查中门静脉内径、肝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肝静脉频谱等项目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不同程度病毒性肝炎患者与肝纤维化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两种检测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检出情况其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CT检查以及超声检查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个体患者临床检出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2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有25例患者确诊肝纤维化,超声检出22例,CT检出19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超声检查敏感度以及准确性均明显优于CT检查。

3讨论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个体感染肝炎病毒,从而损伤个体肝脏,致使个体患者肝脏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凋亡,慢性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强传染性和流行性[2]。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诊断主要判定方式为穿刺组织学活检,且将穿刺组织学活检作为判定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穿刺组织学活检属于创伤性检查且无法反复检查,从而降低个体纤维化检测敏感性以及准确性[3]。近些年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CT、核磁共振、超声检查在肝纤维化临床诊断应用逐渐推广,本次研究显示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超声检查因其操作简便、无创伤,无放射线损害,费用低廉,可对个体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操作可重复性高等特点,决定其对肝纤维化诊断敏感度以及特异性高,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超声诊断中门静脉内径、肝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肝静脉频谱等项目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不同程度慢性病毒性肝炎个体患者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涛.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超声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3,32(14):167-1200.

[2]迟坤.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超声诊断新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233-234.

[3]黄阳辉.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0):1439-1440.

[4]王正营.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研究,2017,25(7):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