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内注射不同药物和鼓膜置管引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鼓室内注射不同药物和鼓膜置管引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探析

张立军

齐齐哈尔市公安医院16100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鼓室内注射不同药物和鼓膜置管引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探讨对象,按照治疗药物、方式不同分为3个小组,给予A组20例患者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给予B组20例患者喜盐酸氨溴索和曲安奈德鼓室内注射治疗,给予C组鼓室置管引流治疗,对3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C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比A组高(p<0.05),而A组、B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C组低(p<0.05)。结论: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采用盐酸氨溴索和曲安奈德鼓室内注射治疗,其能够有效提高治疗,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鼓室内注射;鼓膜置管引流;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之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等,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以听力下降、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机械性阻塞、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还可导致耳聋,临床有效治疗十分重要。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较多,本研究对鼓室内注射不同药物和鼓膜置管引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索一种最佳的治疗方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探讨对象,按照治疗药物、方式不同分为3个小组,给予A组20例患者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给予B组20例患者喜盐酸氨溴索和曲安奈德鼓室内注射治疗,给予C组鼓室置管引流治疗。A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3~64岁,平均(38.5±25.5)岁;B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4~66岁,平均(40±26)岁;C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14~65岁,平均(39.5±25.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组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上具有均衡性(p>0.05)。

1.2治疗方法

A组:给予患者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具体内容为:常规处理后于患者鼓膜后下象限穿刺注射盐酸氨溴索(生产单位: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225;规格:4ml:30mg)15mg、地塞米松(生产单位:华源众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0491;规格:1ml:5mg)5mg,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疗效。

B组:给予患者喜盐酸氨溴索和曲安奈德鼓室内注射治疗。具体内容为:常规处理后于患者鼓膜后下象限穿刺注射盐酸氨溴索15mg、曲安奈德(进口药品:意大利;注册证号:H20090853;规格:1ml:40mg)40mg,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疗效。

C组:给予患者鼓室置管引流治疗。具体内容为:给予患者常规外耳道消毒及鼓膜表面麻醉处理,在耳内镜下将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切开,将鼓室之中分泌物抽出,然后根据视野和外耳道大小情况于切口内放入中耳通气管,对通气管位置进行调整并将鼓室内渗液吸净。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

1.3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异常体征消失,听力明显提高;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得到改善,听力有所提高;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情况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B组、C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比A组高(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情况

通过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3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经过3个月随访调查,C组出现2例耳漏,2例化脓性中耳炎,发生率为20.00%,而A组和B组未出现该类情况,A组、B组与C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较为常见,大多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导致其发生的最主要病因,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上,改善患者中耳通气引流功能、清除中耳积液是治疗原则。分泌性中耳炎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探索最佳治疗方式意义重大。

地塞米松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其通过对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巨噬细胞分裂增生、鼓室黏膜细胞反应等进行抑制,达到抗炎目的,不过其注射之后,药物吸收较快,使其药效不持久,为保证效果常需要进行反复注射,易造成鼓室腔粘连纤维化[1]。曲安奈德是一种长效药物,能够使充血情况减轻,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对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进行抑制等,其药物作用能够持续2~3周,受体亲和力高,能够有效促进咽鼓管黏膜上皮功能恢复,排出中耳黏液[2]。盐酸氨溴索能够刺激中耳黏膜类表面和咽鼓管活性物质的分泌与合成,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的过氧化氢,使细胞内谷胱甘肽系统激活,破坏抗氧自由基,同时还能够对纤毛运动进行调整,促进分泌物排出[3]。鼓膜置管引流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其在置管之后鼓室压与大气压平衡,能够使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减少,促进咽鼓管功能及纤毛运动恢复,在耳内镜下操作方便、视野清晰,具有一定优越性[4]。

本研究通过对鼓室内注射不同药物和鼓膜置管引流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B组、C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比A组高,而A组、B组比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低。提示盐酸氨溴索和曲安奈德鼓室内注射治疗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采用盐酸氨溴索和曲安奈德鼓室内注射治疗,其能够有效提高治疗,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童明才.不同方法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1):32-34.

[2]俞飒.不同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3):153-155.

[3]席敏岗.不同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6(11):51-53.

[4]孙丽华,赵新涛.不同方法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对比评价86例[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26(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