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康桂峰

康桂峰

衡阳市中医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相同的康复训练及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中频电疗法,观察组行针刺疗法与穴位注射丹参川芎嗪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I及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及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能够提高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针灸;穴位注射;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梗死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

脑梗死属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其死亡率有所降低,但是脑梗死的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患者中风后多存在肢体运动障碍,据相关数据统计,肩手综合征是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20%~70%[1]。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手指挛缩、肩部疼痛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本文探究了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

(1)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2)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3)属于脑梗死肩手综合征Ⅰ~Ⅱ期。(4)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年龄45~78岁,病程10d~6个月。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4±7.3)岁,平均病程(3.7±2.2)月。观察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7±5.4)岁,平均病程(3.6±2.1)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肢体的运动、肢位的摆放、手指缠绕法和冷热水交替浸泡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中频电疗法,采用北京祥云佳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中频电疗机(FK998-TA),对手指掌背、患侧附近的肌肉、肩关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穴位注射,针灸主穴选风池穴,若上肢瘫痪发生在软瘫Ⅰ期,则加上合谷穴、极泉穴、内关穴、鱼际穴及尺泽穴等;若发生在痉挛期Ⅱ~Ⅲ期,则加上曲池穴、手五里、中渚穴、臂儒穴等。每日1次,治疗1个月。在臂臑、肩四针处注射丹参川芎嗪,每个穴位注射4ml,1次/3d,治疗1个月。

1.4评价指标

(1)采用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对上肢功能进行评价。测试条目主要包括屈伸肌协调运动、手的握摆力、肢体反射情况、手腕稳定性等七个维度。严重功能障碍:FMA评分<33分;明显运动障碍:33≤FMA评分≤46分;中度运动障碍:46<FMA评分≤54分;轻度运动障碍:55≤FMA评分≤64分。(2)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法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3)疗效评定:参照《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中的肩手综合征疗效评定标准[3]。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

观察组治愈13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FMA及MBI评分

治疗后,两组患者MBI及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及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肩手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皮肤颜色发生改变、关节肌肉疼痛,其病程通常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脑梗死后3个月期间是肩手综合征的高发期,肩关节出现疼痛导致活动受限,手指腕关节出现水肿。脑梗死发病后会影响血管运动中枢,造成局部组织发生营养障碍,使交感神经产生兴奋,最终导致末梢神经血管障碍[4]。

关于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目前提倡综合康复疗法,主要有针灸、药物治疗、理疗、局部封闭等,其中针灸理疗等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医学上,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属“痹症”范畴,采用针刺疗法能够对患肢经气起到激发作用,从而有利于经络气血的运行,促进患肢肌力的恢复[5]。本研究中针刺时选风池、极泉、合谷等穴能够促进血循环,改善脑组织供血,进而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最终达到恢复上肢功能的目的。此外,穴位注射丹参川芎嗪能够缓解肌肉痉挛,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川芎嗪能够抵抗血小板的聚集,有利于血黏度的降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MBI及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能够提高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陶玉东,王东雁,周文江,等.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5):532-53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M].3版.北京: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226-231.

[4]KristineBechHolte,NielsGunnarJuel,JensIvarBrox,etal.Hand,shoulderandbackstiffnessinlong-termtype1diabetes;cross-sectionalassociationwithskincollagen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TheDialongstudy[J].Journalofdiabetesanditscomplications,2017,31(9):1408-1414.

[5]王敏.针灸结合红外线穴位照射及康复训练治疗12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