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的以人为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的以人为本

藏宇

吉林省扶余县新源镇中学(131200)藏宇

【摘要】新课程标准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的一项必要选择。只有将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无数奋斗在第一线的人民教师的闪光思想汇集到一起,才能使课改实现跨越式发展,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这次课改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培养目标则对世界观,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关注,体现了现代中国教育“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迎合我国当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改变了过去“填鸭式教学”的学习模式,提倡新的教学观,并着重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结果更重过程,关注学习更关注人,是以往千百年来世界各国教学改革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改革转变旧理念创造新式教学法以学生为本

1引言

社会在发展,一场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春风,吹遍了全国的座座校园。这场改革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具有深刻而又长远的历史意义。在这场课程改革实践中,每位奋斗在第一线上的教师都在扎实稳进的实践和推进,并从实践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加深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悟了其中的内涵,激活了课堂的活力和学生学习的潜能,还学生学习的乐趣。

2目的任务

新课程不仅强调要学会学习,更强调做人的基础——学会做人,尤其要求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与传统的“双基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课改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作为课程目标框架的价值取向,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思想,突出了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以往历次课程改革都没有的。

本次课改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的发挥其内在潜力,造就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而培养目标则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及终身学习的方法都进行了全面整体的表述,呈现出“以人为本”的新思想,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和弹性去组织和把握自己的学习水平,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展示个性,为全方位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全面的学习经历和活动空间。

3内容方式突显要求

本次课程改革绝不是对现行课程的简单调整和修正,而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是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倡导了一种民主、科学、开放的新文化,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新课程内容的选择非常注重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源于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也体现了“为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这一理念。从这一层上看,教学改革算是真正进入了教育的内核,成为教师和学生追求的主体,给教学带来了“解放”,而这种“解放”必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在学习方式上,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形式是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障碍。一些学生仅会死记硬背,但创新意识不足,解决问题能力低下,他们很少对现实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象既没有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也没有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素质教育,却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学生。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真正地发展。因此,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迫切任务。新课标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新的教学观,并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尽管一部分学生通过了考试,但并非具备是我们所需求人才。新的教学观彻底改变了学生过去学习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研究等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理念。

4师生活动赋予空间

师生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导者,共同开发课程开展过程,体现了课程的创生和开发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彼此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因而师生的地位也有了彻底的改变,彼此成了“老师式学生”和“学生式老师”。新课程标准改革中的教学观相对传统的教学观点有了重大的突破。在课堂教学上,新课程赋予师生更多的开拓创新空间。对于师生而言,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在教师的帮助下,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教师现在不仅仅去教,而且通过这种教育,使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真正体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这种交流是一种主体凸显,个性表现,共同分享,相互促进,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敢于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充分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良好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更是知识增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使学生情感和责任感都充分得到了丰富和增强。

5重结果更重过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说明了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从科学角度出发,结果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或所需获得的一种状态;过程体现了该学科的探究方法与探究过程,也充分体现了学科的整体内涵与思想,使学生的理智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比较和争论,得到的结论才富有意义,才能真正得到理解和巩固。因此,新课程目标把探究问题的方法、过程摆在了突出的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创新成果与独特个性的过程,是学生获得新知的体验。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被动接受到学习的主人。

6关注学习也关注人

现行的很多教师在与学生教学过程中发生冲突的典型事件告诫我们这是教育的最大失职,而新课程理念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内容,从科学的角度将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以人为本有机结合,做为教育目标,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既是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这也是以往历次课程改革从来没有过的。一定把握好这一重点。

7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的逐年推进,一定会逐步深入到各地的各个学府中去,在每位教师每个同学中切实的得到体现,应用。但这要依赖于广大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愿我们的学生能在新课程改革中愉快、健康地成长,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能轻装前进,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江山野.论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教育研究,2003(9)

4卢红.关于课堂教学价值地位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

5辛继湘.新课程与教学价值的建设.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