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ELISA二步法在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中的钩状效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TP-ELISA二步法在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中的钩状效应分析

王晓婷

山西省人民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21

摘要 目的:对TP-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中发生的钩状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它给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和预防措施。方法:2016年1月1日到2017年5月1日期间使用RPR和TP同时检测数共有1302件。TP-ELISA二步法结果显示为阴性,且RPR的结果显示为阳性的共有4例,需要使用稀释法继续进行检测。结果:有3例标本TP结果为阴性且RPR结果为高滴度的样本,TP稀释后都出现了阳性反应,第1例、第2例与第3例的RPR滴度分别是1:64、1:32和1:8。还有1例TP结果为阴性而RPR结果为弱阳性的样本,在TP稀释后仍然为阴性,该患者为老年人。结论:TP-ELISA二步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的时候可能会发生钩状效应,采用稀释法可以避免该效应的发生。但可能由于RPR特异性差和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的原因,会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本实验中有1例TP稀释后仍为阴性的患者为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减退,极易发生多种疾病,比如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以及其它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病都容易引起假阳性。但由于老年人疾病多样化,所以上述疾病因素只是导致假阳性结果的部分原因,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因素比如老年病人机体内可能会有螺旋体共生,能够诱导而产生抗属、群或者科特异抗原的交叉反应抗体,等等。都存在造成假阳性结果发生的可能。

关键词:钩状效应;RPR;TP-ELISA

钩状效应指的是进行免疫检测的过程中因为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出现抑制反应,导致产生假阳性结果的一个现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非常多的文献都提出使用ELISA一步法进行检测的时候,若抗原或者抗体的浓度太高,则会导致假阴性结果,极易漏诊。所以,现在大部分的检测单位都使用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由于双抗原夹心二步法中要将抗体与酶标抗原分成两步加入,两者之间没有竞争抑制作用,因此不会出现钩状效应。本文将对TP-ELISA二步法在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中的钩状效应进行分析[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收集 本院在2016年1月1日到2017年5月1日期间使用RPR和TP同时检测数共有1302件。其中TP-ELISA二步法结果显示为阴性,RPR的结果显示为阴性的有807例,占比为61.98%;TP-ELISA二步法结果显示为阳性,RPR结果显示为阳性的有358例,占比为27.50%;TP-ELISA二步法结果显示为阳性,RPR结果显示为阴性的有133例,占比为10.21%;TP-ELISA二步法结果显示为阴性,且RPR的结果显示为阳性的有4例,占比为0.31%。如表1所示:

表1 1302件标本同时进行TP与RPR的检测

TP- RPR-

TP+ RPR+

TP+ RPR-

TP- RPR+

件数

807

358

133

4

百分比

61.98%

27.50%

10.21%

0.31%

1.2检测方法 在本次检测中,所使用的TP-ELISA试剂为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一盒为96人份,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所使用的RPR试剂为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试剂,一盒为120人份,由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所有的实验都严格遵循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所用到的检测仪器主要是艾德康E600全自动酶免一体机分析仪。

结果

把TP结果为阴性且RPR结果为阳性的4例标本按照不同比例稀释后再进行检测,其中S/CO值大于或等于1.0的为阳性。其中有3例标本TP结果为阴性且RPR结果为高滴度的样本,TP稀释后都出现了阳性反应,还有1例TP结果为阴性而RPR结果为弱阳性的样本,在TP稀释后仍然为阴性。3例在TP稀释后出现阳性反应的检测数据如表2所示。第1例、第2例与第3例的RPR滴度分别是1:64、1:32和1:8。

表2 3例血清按不同比例稀释后的检测

稀释倍数

第1例

第2例

第3例

S/CO值

结果

S/CO值

结果

S/CO值

结果

原血清

0.05

0.93

1.01

+

1:2

0.21

3.15

+

3.04

+

1:4

0.35

7.91

+

7.65

+

1:8

0.94

5.16

+

3.68

+

1:16

3.71

+

2.55

+

1.15

+

1:32

7.28

+

0.88

0.31

1:64

2.11

+

0.73

0.11

1:128

0.76

0.25

0.07

1:256

0.15

0.11

0.02

3.讨论

1.1 根据以上结果能够看出,1例TP结果为阴性而RPR结果为弱阳性的样本,在TP稀释后仍然为阴性,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RPR特异性差,也可能和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有关。很久之前就有相关文献提出患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处于妊娠期的患者,以及患有肝硬化的患者,甚至一些健康的老年人都会出现假阳性反应。而该实验中的这1例患者就是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减退,极易发生多种疾病,比如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以及其它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容易引起假阳性有以下可能因素[2]

在患有肿瘤的病人中,一些肿瘤抗原和梅毒螺旋体抗原有着非常相似的表位,患有肿瘤的病人其体内所产生的抗肿瘤抗体极有可能和梅毒抗原间出现交叉反应,或者是肿瘤病人体内所产生的某些异常蛋白质对实验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在患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中,产生假阳性的可能原因是脑部损伤所产生的抗磷脂抗体和梅毒螺旋体给心血管以及脑部组织造成亲嗜性损伤而产生的抗体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对于患有糖尿病或者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人来说,梅毒螺旋体对组织进行破坏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抗原性物质,该物质会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拥有抗体性质的反应素,患有上述疾病的病人,其机体会被诱导而产生抗心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患有结核病也可以诱导机体产生超敏反应,这些抗体都很有可能造成假阳性实验结果的产生[3]

由于老年人疾病多样化,所以上述疾病因素只是导致假阳性结果的部分原因,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因素比如老年病人机体内可能会有螺旋体共生,能够诱导而产生抗属、群或者科特异抗原的交叉反应抗体,等等。都存在造成假阳性结果发生的可能。

1.2 3例标本TP结果为阴性且RPR结果为高滴度的样本,TP稀释后都出现了阳性反应,他们的S/CO值随着稀释倍数的升高而缓慢增大,在到达最高值之后又缓慢减小,所表现出的曲线形状为“钟形”。这和一些相关文献所提出的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所产生的钩状效应的稀释曲线非常相似。据此可以判断确实产生了钩状效应,原血清才会产生阴性反应。TP-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和一步法作比较,更可以避免产生钩状效应。因此在本科室使用双抗原夹心二步法所检测的1302件样本中,仅发现了4例。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文献提出二步法灵敏度降低,能够造成一些抗体浓度较低的样本呈现假阴性[4]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梅毒的发病率有了较为明显的升高。对于患有梅毒的病人来说,会延误治疗,并且感染梅毒的时间越久,梅毒螺旋体给病人身体所造成的损害就越深,能够从皮疹慢慢的侵犯到内脏以及骨骼和脑神经,病人则会发生心血管、骨骼和脑神经的损害。对于献血的人来说,若出现了假阳性,则会加重受血者的病情,给他带来更大的痛苦。而对于之前感染过梅毒的孕妇来说,若出现了假阳性,在怀孕期间未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则极有可能产下患有梅毒的胎儿。由于梅毒在母婴之间可以垂直传播,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在手术之前或者有创检查操作之前,若出现了假阳性,则非常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在工作当中使用2种试剂综合起来进行全面的分析,若对结果有疑问可以稀释后复检,防止发生漏诊现象。临床医生收到显示有TP-ELISA阴性的报告后,也应根据病人的详细情况,综合病人的临床症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判断,若有必要应跟实验室进行沟通交流。

总之,TP-ELISA二步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的时候可能会发生钩状效应,采用稀释法可以避免该效应的发生。但可能由于RPR特异性差和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的原因,会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

参考文献:

[1] 林艳双, 齐丽丽. T P-ELISA 二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产生钩状效应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18):2557-2557.

[2] 张鹏, 张薇娜, 汤荣华,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两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比较[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08(17):2089-2090.

[3] 申旭霞, 赵超芬, 宋杨. 一步法检测梅毒抗体ELISA试剂的钩状效应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1):46-46.

[4] 尹琦, 徐玉婵. TP-ELISA一步法在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中的钩状效应分析[J]. 右江医学, 2009, 37(4):421-423.

王晓婷,女,1985年4月,晋中和顺县人,单位,山西省人民医院,检验师 学历,大学本科,医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