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包月群

甘肃省临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31100

摘要: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存在数量不足,学历职称低下,队伍稳定程度不强,学科建设滞后,师资力量欠佳等问题。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现状分析对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为了建设一支稳定、高质的全科医生队伍,必须建立健全全科医生职称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关键词:全科医生 培养 社区卫生服务

2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对全科医生培养指明了方向。在之后的日子里,颁布了系列的配套法规和政策。各地政府、医学院校、医疗机构趋之若鹜,在培养模式、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截止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还是难以尽如人意。

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现状

全科医学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居民健康保健和医疗费用支出控制的“守门人”。按《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若干指导意见和建议》指出的推行全科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信任机制,签立契约服务关系,医疗保险相关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社区居民的自愿择取与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或医生签订相关协议,保障全科医生与居民服务协议的执行。将全科医生的服务人数尽量提升在2000人/名(全科医生)范围内。

1.1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的弊端愈加彰显。尤其是“老、远、边、穷”地区,如黑龙江省仍然有多数地级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年没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医师入编到岗。截止2017年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仅为0.98名/万人。与发达国家每7名以上每万人相比较,相去甚远。我国执业范围内全科医学的执业医师(含助理)仅占执业医师(含助理)总数的7.4%,与国际上平均35%~65%的整体水平相比更是大相径庭。

1.2学历和职称急需提高

当下,我国大约有一大半乡村医生无法达到报考国家执业医师(含助理)的标准,乡镇卫生院具有卫生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不足四分之一;乡村医生中中专以下学历能够勉强占到四分之一以上。截止到2017年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国家执业医师(含助理)具有本科或相当学历的不足三分之一,大专以下学历的占到三分之二以上。在发达国家,执业医师必须完成3年及以上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1.3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待加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完善的奖励激励约束机制和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社会对全科医生的认同度相对低;同级比较,全科医生的收入又低于临床专科医生,对全科医学的发展前途又缺乏自信;很多“老、远、边、穷”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少,待遇低,致使这些机构很难吸引和留得住高质量的全科医学人才,大多数在这里从业的全科医生在考取中级及以上职称后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选择。据央视数据:2013年-2017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流失的正高、副高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占在岗对应职称人员总数的41.7%、17.8%、13.4%,严重降低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素质和力量,阻碍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前景。

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现状

2.1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亟待加强

我国很多医学院校对建立全科医学学科或全科医学教研室的必要缺乏认知,直接致使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缺失。省市医学院校在申报课题、学科、职称时根本没有全科医学类别;在发达国家所有的高等医学院校都开设家庭医学、全科医学专业并要求学员在社区卫生服务单位进行实习。据2017年央视调查数据,我国156所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高等院校中,仅有76家院校开设了全科医学专业;其中21家院校开展了社区实践,平均实习时间为4课时。

2.2全科医学师资力量整体水平低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和承担全科医学培训任务的医院没有形成一支专职高效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高等医学院校在人员编制、职称评定以及制定全科医学教学设计上需要社会和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当下,从事全科医学教学的师资没有经过系统的全科医学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大多由临床医学专科或者公共卫生专业师资兼任。这些师资,几乎没有全科医疗的实践。各地建立的全科医学培训基地的师资又多是二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生,医疗实践有余,对于全科医学系统知识与“传、帮、带”的技能培训又相对匮乏。切实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和社区进行全科医学系统培训的高水平师资凤毛麟角。

2.3全科医学培训效果不佳

2011年之前,我国全科医学培训以岗位培训为主;之后采取大力推进“5+3”或者“3+2”规范化培训;培训效果比之前要好许多。但是由于全科医学转岗培训需要脱产一年,培训时间拖沓,工学矛盾突出,在培学员待遇低、吸引力小、招生困难等原因,至今未能够广泛普及。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3.1强化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

学科定位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及居民,整合临床、预防、康复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知识内容的综合性比较强的医学专业学科。将其定位为独立的,与其他医学一级学科平行的学科十分必要。在国家级以及省市级科研、教研课题申报,职称评定单独设立全科医学。

各省市文教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和鼓励具有办学资质的高等医科院校和医院组建全科医学学科,承担全科医学培训规范化或设立独立教学研究工作室,在编制配备、职称晋级、工作考核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最短时间内改变全科医学教学师资匮乏的现实存在。培养全科医学教育创新实验示范单位,通过精品课程讲解、实验示范中心、教学团队等评比考核手段,强化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全科医学。

3.2加大全科医学师资投入

各级政府及文教卫生行政管理单位要加强医学骨干师资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方法,加大高水平全科医学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组建高质高效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打造一支具有医师、教师双重身份的实践基础雄厚、理论基础过硬的全科师资团队。

提升全科医学层次,设立研究生学位,改变兼职师资培养途径,培养全职全科医生导师。

3.3完善全科医生职称考核和全科医生注册考核制度

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参照我国对全科医学人才的需求,制定统一标准的资格考试、再教育模式和再注册模式协调配套,提升“老、远、边、穷”地区全科医生的岗位待遇,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助力实现我国人人享有保健目标和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实用型人才。

结论:建设一支优秀的全科医生队伍,为城乡居民提供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是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系统综合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我国新时期医疗改革中致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我国应该以新时期医疗改革为抓手,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培养机制和就业渠道,着重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医疗保健水平和卫生服务能力,为实现小康社会夯实卫生服务基础。

参考文献

[1]纪伟伟,蔡梓薇,勾天瑜,时宇,高汉.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师资建设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6):196-198.

[2]刘晓君,吴明洋,张琎,姜小庆,刘登来,吴眚,陈明涛,胡永新,袁兆康.我国基层全科医学的建设现状与政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01):47-50+80.

[3]刘璐璐,张绍群,龚放.重庆市全科医生培训现状及策略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01):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