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预防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预防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时云志

北京北生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29

摘要:目的:探讨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预防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范围内选取20~49岁未接种乙肝疫苗、乙肝五项指标均为阴性的580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290例与高剂量组290例,按照“0-1-6”程序分别接种低剂量组10μg和高剂量组20μg国产重组酵母(CHO)乙肝疫苗,对比两组表面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通过问卷方法调查每个对象可能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个体因素。结果:免疫接种后6个月,10μg和20μg两个剂量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0%和92.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22.06 mIU/ml和502.23 mIU/ml。高剂量组表面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预防效果应考虑遗传、疾病、年龄、营养状况、免疫状态、接种疫苗的质量及剂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20μg免疫效果优于10μg;受种者年龄差异,青壮年优于老年人;有遗传病者、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不良者、免疫状态不佳者、配偶为乙肝病毒感染者人群,都是抗体阳转的不利因素。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成年人;免疫效果影响因素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HBV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多年来,我国各地对新生儿的普种工作,已经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使HBsAg携带率大幅度下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升,成人也逐步开始广泛接种乙肝疫苗。本研究主要探讨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预防效果的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北京市范围内选择20~49岁未接种乙肝疫苗、乙肝五项指标均为阴性的580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既往无乙肝疫苗接种史和本次研究用药禁忌症。按照接种剂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低剂量组290例与高剂量组290例,按照“0-1-6”程序分别接种低剂量组10μg和高剂量组20μg国产重组酵母(CHO)乙肝疫苗,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所用国产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由北京北生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规格为10ug/支、20ug/支。所用疫苗与ELISA试剂盒均处于有效期内。按照0/1/6标准三针免疫法行乙肝疫苗接种,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低剂量组接种剂量为10ug,高剂量组接种剂量为20ug。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全程接种后6个月时检测两组静脉血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Bs-Ab阳转率。利用改良Hollinger公式计算表面抗体滴度,以几何平均滴度(GMT)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时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表面抗体阳转以及免疫持久性对比见表1。

表1.两组表面抗体阳转以及免疫持久性对比

组别及例数

抗-HBs阳转数

抗-HBs阳转率(%)

GMT(mIU/ml)

低剂量组290

232

80

122.06

高剂量组290

268

92.4

502.23

免疫接种后6个月, 10μg和20μg两个剂量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0%和92.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22.06 mIU/ml和502.23 mIU/ml。 高剂量组表面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3.结论

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预防效果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遗传、疾病、年龄、营养状况、免疫状态、接种疫苗的质量及剂量等,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20μg免疫效果优于10μg。受种者年龄差异,青壮年优于老年人;有遗传病者、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不良者、免疫状态不佳者、配偶为乙肝病毒感染者人群,都是抗体阳转的不利因素。

4 讨论

影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性别、年龄、营养状况、免疫状态等。人类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无应答属于多基因遗传,一些基因的存在可能使接种者对乙型肝炎疫苗不产生应答;营养不良和免疫缺陷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其表面抗体的阳性转换率显著低于营养良好和免疫正常者。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成人全程免疫6个月后,高剂量组表面抗体阳转率高达92.4%,较低剂量组的8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分析认为可能是乙肝疫苗大剂量接种,对接种人员机体产生强刺激效果,从而诱发免疫应答所致。

此外,影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还有以下几方面: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若机体内存在抗-HBs,对入侵的乙型肝炎病毒有中和能力,可防止感染。接种后刺激机体产生抗—HBs、达到防止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目的。

接受制品机体的免疫状态。无论何种疫苗接种后,总有少数人对疫苗无应答,加大剂量可有低反应,甚至仍无反应。故任何疫苗的保护率,均不可能100%。

生物制品的种类。活疫苗,接种剂量小、接种1次即可有效。乙型肝炎疫苗员灭活(死疫苗),故须接种3次,才可产生足够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抗-HBs。

生物制品的质量。制作的疫苗,要求滴度稳定,抗原性好。疫苗出厂后,运输、储存、发放、使用等各个环节均应保证有一个适宜的条件(2~8℃暗处,不冻结)。滴度稳定、抗原性能好,在有效期内使用,即可获得有效免疫。

疫苗接种的剂量。接种剂量不足,影响免疫效果。在一定范围内,疫苗接种剂量的大小与形成抗体的滴度高低成正比,与抗体的维持时间成正比,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最佳剂量,以达到最佳保护效果。对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孕妇的新生儿,最好是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乙型肝炎疫苗(30ugx 3)同时使用。接种期间,为阻断母婴传播,新生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1针。特别是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超过48小时会影响免疫效果,最好于24小时内先接种1支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一周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按0、1、6程序)。配偶之间,发现一方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另一方应立即接种1支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一周后开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按时完成3针免疫。婚前发现一方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另一方应在婚前完成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全程接种第1、2针为基础免疫,第3针为加强免疫。以后逐渐下降,至少可维持3~5年。接种1针达不到防止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目的,接种2针,抗体可维持1年左右.故全程接种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蒋汝刚,付翔,周静等,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3)

[2]姚红玉,陈陶阳,曲春枫等,启东乙肝疫苗干预研究随访人群中慢性乙肝、肝硬化患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9) [3]张卫,林长缨,韩莉莉等,不同剂量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成年人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