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的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的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对策探讨

宋秋玲 严晶通讯作者 代娇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质量控制策略,以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接收的60例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总结标本不合格类型及不合格的原因。结果: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中,以痰液标本最为常见,占51.67%,其次为尿液标本,占25.00%;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标本取样不规范及标本受污染,其余原因还包括标本送检不及时及条形码错误。结论:不合格的微生物标本产生原因是取样操作不规范与标本受污染,为此临床上需要强化医护人员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的培训及考核,以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原因分析、质量控制

随着微生物技术与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微生物检验中,实验室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为临床医师提供及时及有效的信息,以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有利的参考[1]。而在微生物检验中,标本采集作为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第一道工序,标本质量控制作为检验工作重点,常受到相关检验人员的重视。然而,综合当前微生物检验标本存在诸多不合格问题,这不但影响到标本临床诊治工作的开展,还带来明显医疗资源消耗及损失[2]。为此,本研究就回顾性分析本院微生物实验室不合格标本资料,总结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质控策略,旨在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帮助,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微生物实验室在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接收到的60例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为研究对象,这些标本来源于痰液、尿液、血液及粪便等。

方法

对60例不合格标本进行综合分析,主要依照上级卫生技术主管部门对微生物标本的规定要求,对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外观、采集时间、检测结果、复查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具体原因。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5df8748c18a21_html_cfa042b4b3f4d59b.gif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标本不合格类型

60例不合格的标本中,痰液标本中不合格最高,占到51.67%,其次为尿液标标本,占25.00%。具体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类型见表1。

表1 60例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类型

标本类型

例数(例)

构成比(%)

痰液

31

51.67

尿液

15

25.00

血液

6

10.00

粪便

5

8.33

无菌体液

3

5.00

2.2 标本不合格原因

60例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取样操作不规范及标本受污染,具体见表2。

表2 6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n,%)

标本类型

不合格原因

例数与占比

痰液

(n=31)

取样操作不规范

16(51.61)

标本受污染

6(19.35)

标本送检不及时

5(16.13)

条形码错误

4(12.91)

尿液

(n=15)

取样操作不规范

10(6.67)

标本受污染

5(33.33)

血液

(n=6)

取样操作不规范

4(66.67)

标本受污染

2(33.33)

粪便

(n=5)

标本受污染

3(60.00)

条形码错误

2(40.00)

无菌体液

(n=3)

取样操作不规范

2(66.67)

标本受污染

1(33.33)

3 讨论

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微生物检测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为疾病诊断及用药指导提供重要依据。然而在实验室检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理想结果,综合原因主要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有关[3]。标本检验若不符合实际要求造成污染情况,势必会导致错误的监测结果,这轻则延误患者的正确治疗,重则会造成患者伤残甚至死亡,因此在实际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次研究中针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及不合格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60例不合格标本设计到痰液、尿液、血液、粪便与无菌体液等,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情况最为常见。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取样操作不规格及标本受污染;尿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受污染,主要是实际中不能处理好细节问题;血液标本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取样操作不规范及标本受污染,这直接导致检验项目不能正常进行;粪便标本不合格原因是标本受污染及条形码错误,如粪便放置时间过程导致粪便中微生物菌群增多,这容易导致检验结果呈假阴性;无菌体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为取样操作不规范及标本受污染,所以标本采集后需按要求进行保管。

针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需要加强标本质量控制工作。具体质量控制上,首先是要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的培训,主要是针对检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且对相关的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需进行警告与纠正,同时还要将考核结果纳入到整体绩效考核中[4]。其次是要加强对送检样品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宣教工作,且将标本采集及标本送检注意事项等整理成册以发放到每一名工作人员中。此外还要强调各个科室工作人员与检验人员进行交流的重要性[5]。最后要求检验科室建立标本接收制度,针对出现的不合格标本需要及时说明原因并且退给相关的科室,同时还要与接收人员讲明标本采集具体流程、存储和运送方法,确保标本从采集到送检期间的每一步工作细节均处理到位,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综上所述,微生物标本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标本采集中若任何环节执行不到位势必影响微生物标本合格率。因此为了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一定要强化对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保证微生物检验顺利进行,进而为临床医疗诊治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娟.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 河北医学, 2016, 22(4):693-695.

[2]范明.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 中国医疗设备, 2017,17(s1).

[3]覃琼英, 车汉荣, 王海锋. 本院643例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A01):131-133.

[4]梅鲜艳. 微生物标本检验质量控制的对策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22(s1):116-116.

[5]谢银.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