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的主要原因。方法选取本疾控中心2015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850例不合微生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合格标本的构成及不合原因。结果造成不合微生标本的原因有(1)送检标本的不及时;(2)采集标本时候受到污染;(3)采集标本时间错误。其中,标准送检不及时是造成微生送检不合的主要原因。其中食源性疾病不合微生标本数量最多,物表微生不合微生标本数量最少,食源性疾病不合微生标本数量和其他三种不合标本数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的原因,医院应该加大监督,制定有效的措施,提高临床实验室微生检测的检出率,对科室的抗生素使用和协助诊断治疗有重大意义,同时有利于医院的全面发展。

  • 标签: 临床微生物 送检标本 不合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原因。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0月,纳入临床微生不合标本87例,对不合原因予以分析。结果87例中,痰液标本占比最大,不合原因大多为采集不规范、非标准痰液及送检不及时,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送检标本不合原因较多,需予以重视,加强规范采集标本和及时送检,提高标本合格率。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合格 送检标本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中微生培养标本不合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为减小微生培养标本不合率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门诊与住院患者提交的5688份微生培养标本,对标本不合标本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寻求微生标本培养不合原因,制定有效解决策略。结果:于5688分微生培养标本中一共检测出不合标本712份,不合标本率为12.52%。按照不合标本种类进行划分,其中,痰液不合标本率最好,为42.42%,血液标本 21.21%,尿液标本 16.85%。运输方式不当、容器使用不当和试样放置时间过长均是不合的主要原因。结论:我院微生培养标本不合率高。应从患者、医务人员和医院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标本培养质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 标签: 微生物培养 不合格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微生培养标本不合的原因,实施针对性控制措施,开展有效质量控制。方法:遴选2020年5月-2021年5月时段内202份微生培养标本,计算不合标本构成比,分析引起微生培养标本不合的原因,制定科学的质控措施。结果:不合标本占比9.90%,共计20份,其中痰液标本占比最高为18.52%,其次为尿液标本标本15.88%%,以下依次为粪便标本8.70%、分泌物标本7.41%、血液标本2.38%,无菌液体占比0.00%。结论:微生培养标本不合标本采集不规范及标本污染有直接关系,故需开展质量控制,加强管理,对检验人员实施标准化培训,强化科室与临床间联系,有助于提高微生检验准确率,提升检验质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标本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9月在本院进行微生检验的患者50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情况,对不合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结果:1)500例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标本78例,其中痰液、尿液、血液、其他标本不合率分别是27.20%、11.83%、9.68%、30.00%。2)合格标本不合标本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送检、标本存储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标本采集量、标本污染、标本存储方式、标本处理方式、检验人员技术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标本采集量不足、标本污染、存储方式错误、处理方式不规范、人员技术不达标,是造成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的原因复杂多样,必须从整个检验流程入手加强质量控制,才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合格 原因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9月在本院进行微生检验的患者50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情况,对不合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结果:1)500例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标本78例,其中痰液、尿液、血液、其他标本不合率分别是27.20%、11.83%、9.68%、30.00%。2)合格标本不合标本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送检、标本存储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标本采集量、标本污染、标本存储方式、标本处理方式、检验人员技术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标本采集量不足、标本污染、存储方式错误、处理方式不规范、人员技术不达标,是造成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的原因复杂多样,必须从整个检验流程入手加强质量控制,才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合格 原因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9月在本院进行微生检验的患者50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情况,对不合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结果:1)500例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标本78例,其中痰液、尿液、血液、其他标本不合率分别是27.20%、11.83%、9.68%、30.00%。2)合格标本不合标本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送检、标本存储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标本采集量、标本污染、标本存储方式、标本处理方式、检验人员技术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标本采集量不足、标本污染、存储方式错误、处理方式不规范、人员技术不达标,是造成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的原因复杂多样,必须从整个检验流程入手加强质量控制,才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合格 原因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原因及对策。方法随机的抽取本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泌物、中段尿等微生标本1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回顾性分析、总结送检标本不合原因。结果送检的1800例微生标本不合的有165例,不合率为9.17%(165/1800),而且在这165例不合标本中,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类型依次为粪便不合、痰液不合、血液不合、分泌物不合、中段尿不合、脓液不合;追究不合原因,依次为申请信息不全或者出错、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未使用无菌容器。结论回顾临床资料发现有效的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互动沟通,严格的把控微生检验前质量,全面的提升微生标本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是提高微生标本送检质量、减少不合率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微生物送检标本 不合格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导致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的原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检验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获取的微生检验标本1000份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检验标本系列资料于临床展开回顾性分析;针对表现为不合微生标本所占有的百分比进行准确计算,并且对导致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的原因加以分析,并且研究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在该次研究的1000份微生检验标本中,最终表现出样本不合标本239份,百分比为23.90%;不合样本中包括水样样本、血样样本和一次性样本,其中水样样本168份,占所有不合样本的70.29%,血样样本31份,占所有不合样本的12.97%,一次性样本40例,占所有不合样本的16.74%。因为采集样本过程中未规范操作、出现了送检不及时的现象以及标本污染的现象均会导致最终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结论存在诸多因素会造成最终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的现象,对此在对微生标本进行采集、标本运输以及标本检测过程中,需要做到满足要求规范,进而将出现不合标本的概率显著降低,为后期患者疾病治疗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标本 不合格原因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的主要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90例不合微生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不合标本的构成及不合原因。结果在本次研究对象90例不合标本中,不合的痰液标本有38例,占标本总数的42.22%,明显高于其他微生标本,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标本不合的原因主要为标本污染及送检不及时。结论了解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的原因,并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可有效地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和检验工作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 送检标本 不合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检验标本不合原因,确保标本送检质量的提高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4月-2016年6月送检的粪便、血液、分泌物、中段尿、痰液、脓液等微生标本48例,回顾性分析送检标本不合原因。结果48例送检标本中13份血液,7份痰液,28份其他。其中,痰液标本7例中2例不合不合率最高为28.6%(2/7),其次为其他标本28例中3例不合,为10.7%(3/28),第三为血液标本13例中1例不合不合率为7.7%(1/13);不合标本中其原因相对较多,前三位原因分别为标本采集不规范3例,占50.0%;非标准痰2例占33.3%;分泌物采集污染1例,占16.7%。结论了解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的原因,并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可有效地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和检验工作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 送检标本 不合格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致使实验室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的一系列原因,并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找到合适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取材于XX疾控中心,将此疾控中心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所收取的两千份微生检验标本列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出不合微生标本所占比例,并且根据所获取资料具体分析标本不合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的所有微生检验标本中,一共出现了478份不合标本不合率为23.90%;而这些不合标本分别是水样标本、血样标本以及一次性标本不合的水样标本共计336份,在这些不合标本中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点二九;不合的血样标本共计62份,在不合标本中占比12.97%;不合的一次性标本共计80份,在不合标本中占比16.74%。结论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微生样本的采集、运输、检测全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要求和规范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不合标本出现的几率,并且给后续患者的疾病诊疗以可靠的参考。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标本 不合格原因 控制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微生检验标本不合因素,提出质控措施。方法以我中心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血液、尿液、粪标本、分泌物、痰液等标本48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不合标本,分析标本不合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480例送检的微生检验标本中38例标本不合不合率为7.92%,其中以中段尿不合率最高,达到15%,其次为血液标本不合率为13.33%,再次为痰液标本不合率为10%。标本不合原因中采集不规范所占比最高,为26.32%,其次为送检不及时占比为18.42%,未使用无菌容器占比为15.79%,血液标本污染占比为13.16%。结论为提高微生标本检验合格率,应加强微生检验质量控制。要做到定期总结微生检验标本不合的原因并对检验中心和临床医护人员加强培训,从而减少不合标本率,提高标本送检质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合格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的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情况的原因,以及标在送检过程中提高质量的方式和检验准确结果的方式。方法:选择 2015年 12月期间我院门诊微生送检 40例不合标本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不合的原因。结果:本研究 40例不合标本分布以痰液、咽拭子及分泌物最为常见,临床检验标本不合原因主要是血液标本的抗凝处理不充分、采样量不足、处理方法错误、患者准备不完全,此外,其它标本不合的原因是送检标本受到污染以及不及时。结论:加强微生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及时沟通,针对不合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减少不合标本的发生;使其认识到合格标本是整个检验质量的保证。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采集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的主要原因。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3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 90例不合微生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不合标本的构成及不合原因。结果:在本次研究对象 90例不合标本中,不合的痰液标本有 38例,占标本总数的 42.22%,明显高于其他微生标本,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微生标本不合的原因主要为标本污染及送检不及时。结论:了解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的原因,并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可有效地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和检验工作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 送检标本 不合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检验标本不合原因和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进行微生检验的134例标本展开研究,对检验标本不合原因和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在本组所有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标本共有21例,不合原因为样本采集时间错误、标本受到污染,送检不及时,检测不规范等。结论在微生标本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送检程序进行规范检验,并加强医院各科室之间的交流,提高微生标本检验合格率。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 不合格原因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微生检验标本不合原因,并对其控制要点进行总结。方法:本次研究对420例微生检验标本随机抽取,筛选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2021年1月,统计不合标本及分类,明确各环节造成标本不合的因素,并针对性提出质量控制要点。结果:经统计,不合标本总计48例,统计比率为11.42%,不合标本占比中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液、尿液、血液。标本不合的因素:标本自身被污染、标本采集时间不合理、采集量过少、标本送检时间过长等。结论:微生检验过程中,如标本不合,严重影响后续检测结果,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标本符合检验要求,可促使检验质量取得显著改善和提升。

  • 标签: 微生物 不合格原因 控制要点 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