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英语笔译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探索 --以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3

独立学院英语笔译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探索 --以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为例

王慧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611844

摘要:面对独立学院英语笔译传统教学模式课时安排少,课堂效率较低,教师课下批改作业任务繁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较少等情况,笔者从自身笔译教学经验出发,结合目前国内外较为实用有效的笔译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本校及其他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的方式,旨在为教学实际提供一些思考和解决途径。

关键字:传统教学; 机辅笔译;微课;多样性

一、引言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与我国开展密切的交往合作,涉及各行各业,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翻译人才,尤其是英语翻译人才胜任跨国家、跨地区、跨文化的工作,不断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根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 高校要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 而建设一流本科课程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 推进课程改革创新,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自“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四川省牢牢把握机遇,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在对外交往、交通联通、经贸合作、金融服务和人文交流上频频发力。第五届中非民间论坛在成都开幕;中国-欧洲中心在成都成立;“熊猫走世界·美丽四川”主题活动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 这些政策的实施和对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下各类人才尤其是外语类翻译人才的作用凸显。 如何把握时机,改变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向社会输出高素质的翻译人才成为四川省内各大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也是难题。

二、 本校英语笔译教学现状

笔者从教的院校是四川省唯一的一所专业外语类高校, 也是一所独立学院, 每年为社会培养众多的专业外语类人才, 尤其英语是培养学生人数最多的语种。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承担起培养优秀语言类人才的重任,是新时代新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结合“一带一路”做好相应的教学改革, 研究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多样化和有效化, 需要一线翻译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 但是就整体而言,目前我校的英语翻译教学的理念、模式与教育实践还落后,跟不上“一带一路”发展需求。英语专业学生存在学科背景单一,跨专业学习能力薄弱,知识片面化等问题。在传统的笔译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在讲述句子、篇章的结构和指导学生背诵大量的词句模仿后,再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注重以具体的笔译练习作为提升语言水平的一个手段和工具”( 周亚莉,2013: 39-43) 。 而且,在英语专业八级改革之后,删除了原有的人文常识部分的考查,更是让老师和学生闭门造车,仅仅停留在了文学翻译这一亩三分地上面,片面地围绕着专八这根指挥棒转。

虽然我校历年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过级率在独立学院中处于前列,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学生双语的应用能力把握上还是存在缺陷。 尤其,对于段落的整体把握能力上来看,还是未能展现出对双语的有效驾驭。其明显特点是: 词汇量和使用方法、语境没有充分掌握,以至于词不达意;逻辑感欠缺,英汉互译过程中不能有效结合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使用翻译技巧,造成语句前后逻辑不通;缺乏基本的文化常识和跨专业背景知识。 结合本校1+N的办学思路, 以及大三、大四的翻译教学的现状,提出因校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思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以专业为依托,通过英语语言技能的加持,提高学生双语转换能力,加强综合竞争力。

三、 本校英语笔译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探索

1. 传统教学模式

经过长期实践检验, 传统的教师讲授和学生课后练习相结合的笔译教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刚步入高年级的学习者,对于翻译这门课程还处于浅显的认识水平,没有系统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的架构。 因此,笔译课的课堂内容要突出基础性,就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性, 为学生讲授系统性的翻译基础理论知识、 翻译技巧内容。 理论知识是一切翻译科目的基础,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本校高年级阶段选用的笔译教材是陈宏薇编写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和《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能够帮助学生为日后的笔译实践的打下殷实的基础。 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笔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在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和思维的异同,帮助学生了解这两种语言文化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翻译技巧的理解和运用,因为翻译技巧使用的根本原因就是基于两种语言的差异,而语言差异只是文化、思维方式差异的具体体现。 

由于我校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较低, 不能全部依赖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相对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 教师还是要安排合理的课时进行主讲+互动式的教学。 大三一个学期16周, 每周2个课时的情况, 应该合理控制单纯讲授理论性知识的课时比例, 以6-8个课时为宜, 并且在这个阶段后要及时采用测试的方式, 考查学生对基本翻译理论的掌握情况。

2. 基于雅信机辅笔译教学系统(V5.0)的项目式教学

在经过一段时间必要的传统课堂传授的教学之后, 教师不宜继续这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因为老师和学生都容易形成疲劳感, 课堂的活跃度和互动性就会下降, 学生有没有在课堂上切实掌握这些知识没有办法直观体现和及时考查。另外一个传统式讲授的问题在于,我校师资配备的客观情况,造成教师批改学生翻译练习的频率和效果受到影响。 每次讲解完专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后,要让学生及时训练,但教师所教授的班级和学生人数都很多,没有办法做到每次作业每个同学都批改到位, 那么,未批改到作业的同学他们此次作业完成的情况如何, 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事情了。

我校设置有英语专业本科的院系有英语学院、英语教育学院、翻译学院等,以英语学院为例,下分几种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旅游方向、酒店管理方向、外事管理方向、电子商务方向、国际新闻方向, 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同时又能突出他们的专业方向优势上面, 需要笔译课的老师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面有所区别, 不同专业方向的班级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翻译训练。作为传统课堂的延伸,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雅信机辅笔译教学系统的项目式教学能够结合我校实际, 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专业方向优势, 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强化团队合作精神, 而教师作为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可以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班级涉及不同类型翻译素材, 突出灵活性,也会从海量的纸质作业批改中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放。

首先,利用雅信机辅笔译系统,教师可以管理课程, 包括课件名称、状态、开课结课时间、以及详细的授课计划及授课课件等。学生能取得课程资讯以完成课前预习、课程复习和翻译练习上的协助。课后作业的完成分为个人作业及小组作业,这样既能锻炼个人的翻译能力,小组翻译更能发挥组员各自的长处,通过

讨论取长补短、合作完成。每位学生既可记录个人学习翻译的经过,观察自己进步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和其他同学也能欣赏彼此翻译的作品。作业批改过程中遇到的优秀作业可以进行公开展示, 可以鼓励学生对翻译的热情,让学生学习和参考优秀的译文范文。

另外,可以利用这个系统进行资料库的建设。此资料库为师生共建,为了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此资料库主要由学生建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寻笔译相关领域的材料,建设国内著名的翻译大赛、CATTI三级考试真题解析、名作译文赏析、英汉翻译技巧和汉英翻译技巧五大板块,学生们认真负责,在此模块中上传了丰富的内容,成为一个很好的课外学习资源,也极大丰富了课程内容。教师则从翻译教学方面提供历年专八真题、英文报刊、政府工作报告等英汉互译的材料。共建资料库凝聚了师生的努力,极大地丰富了笔译网络辅助平台内容。

3.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

受到少课时的限制,笔译课程许多内容无法在课堂上深化。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备课,制作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 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课前对课件的预习及相关内容小测,学生可预先对所学章节有大致的了解, 能更好带着问题学习。这与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不谋而合。学生有了求知的“饥饿感”,受到明确学习目的和动机的驱使, 能够有的放矢, 有效理解教师讲授的重难点。而且, 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讲解将更有针对性,深入讲述重难点,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留到翻译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当中,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等方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著名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认为:“所谓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教学)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何克抗,2004(3):21-31] 经过笔者若干年的在独立学院的笔译课程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结合课堂授课,教师在平台上可利用微课、授课课件讲解录音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可在线测试、作业批改,组织在线学习和答疑,对学生学习和测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等。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使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更多专注在学生需要理解的难点和重点,从而使教学内容得到深化,也丰富了教学方法。

四、小结

传统的英语笔译课堂教学尤其固有的优势,我们不能一言以蔽之,而是不断利用其优势, 与其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嫁接”,其次还应该合理规避其劣势,如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课堂时间有限等。而单纯强调线上教学模式的理念也尤其自身局限性,如学习反馈不够及时,高度依赖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利用雅信笔译机辅系统和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既能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也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通过平台进行反复和更加细致的学习,从而加强整个网络平台的学习效果。增进师生互动,强化课堂的针对性和重难点。 笔译课程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有效性得到保证, 既有小组讨论方式,又有课程平台,加上课堂的讲授,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必然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的学习当中,对教师的授课更是增添了很大的动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3):21-31.

2. 吴青. 笔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从构建教师个人理论开始[J]. 中国翻译, 2013,(4).

3. 周亚莉. 翻译专业笔译教学:理念与方法[J].中国翻译,201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