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才能有效减负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才能有效减负增效

樊彩霞

陕西省 商洛市 洛南县城关街道周村小学 726100

【摘要】做有趣的事情、自己心甘情愿要做的事情,做起来就快乐;做枯燥乏味的事、不得不做而又不想做的事,做起来就痛苦。数学就是一门枯燥又不得不学的一门学科。学习数学的乐趣类似于下棋,是思考之乐,是挑战之乐。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想做到“减负增效”,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关键词】数学 生活 兴趣 减负增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寓教于乐,使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容易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正真的“减负、提质、增效”。

一、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数学课堂必须建立在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之中,才能体现数学的灵魂与价值。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力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1.将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堂,让教与学跳出课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教学课堂回归社会。例如超市的价格标签、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分段计费、植树问题、位置与方向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例如教学第一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模拟乘坐公共汽车上下车的情景,让学生轮流当乘客上下车,这样把枯燥乏味的加减混合运算生活情景化,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内化。教师把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产生认知冲动,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这样的表演生动有趣,费时不多,学生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感悟数学的情趣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使数学知识化难为易,教得轻松,学的愉快。

2.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知识源于实践,更应运用于实践,结合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数学问题,接受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可以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加与减》时,通过玩纸牌的游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用纸牌A-K代表数字1-13,同桌带一样多的纸牌,你拿出个我拿出一个,看谁算的快,纸牌就归谁,看谁赢的多,谁就胜。这样学生玩的不亦乐乎、学的非常开心,从中巩固了100以内的加、减法。

3.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生正是凭借生活中的经验,才有不同一般的回答。“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数学课堂活起来的源头活水。

二、让“生活”成为学生展示知识的舞台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这时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闪烁,创造出了个个眼花缭乱的图案。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的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三、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可让学生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估计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并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的布又如:学习“正方形的认识”后设计如下情境: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样配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综上所述,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是意味着其教学的结束。还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典型,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的情况,不断改进现有教学的模式,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并注重反思,真正做到减负提质,让学生做管理自己的主人,使他们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让他们快乐地学习,茁壮地成长。 总之,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1]夏永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新课程,2010(11)。

[2]吴永田.减负提质,措施到位[J]。广西教育,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