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护理分析

何东琼 韩坤萍(通讯作者)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云南省眼底病研究中心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探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及应用综合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01月~2019年01月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的2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护理),各100例。所有早产儿均使用广域数字视网膜像系统检查视网膜病变。对比两组早产儿的的筛查结果及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筛查检出率为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检出率,减少筛查中并发症的发生,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综合护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尚未血管化的视网膜由于缺血、纤维增生、血管新生及视网膜脱落等各项原因所致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情况严重下可导致视功能丧失[1]。随着医疗技术及预防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注重早期筛查视网膜病变,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保障早产儿安全。鉴于此,为探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及应用综合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01月~2019年01月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的2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护理),各100例。早产儿胎龄 27~35(31.4±3.6)周,出生时体质量1000~2200g。所有早产儿的一般资料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对比。

1.2方法

筛查:出生后2周明确及统计诊断必须要开展眼底检查的患儿。筛查前,给予0.5%美多丽(参天制药有限公司,J20110007)散瞳,而后使用0.4%奥布卡因(Santen Pharmaceutical Co,Ltd,J20100128)于眼表面局部麻醉,彻底开睑后,检测眼底及视网膜,使用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对患儿眼底状况拍照记录。

护理:

1.2.1 检查前准备

嘱咐家长检查前1 h不可喂奶、引水,避免检查时由于早产儿哭闹引发呕吐而发生窒息事故,并告知其他注意事项;检查器械、药品是否备齐,检测消毒效果是否满足无菌标准;改善检查环节,温度控制在25 ℃左右为宜,湿度控制在50%~70%,避免早产儿着凉;检查急救物品是否备齐,如氧气支持、吸引器、复苏气囊等。

1.2.2 检查时护理

实施药物散瞳检查时,固定头部,轻柔撑开眼睑,散瞳药物常规注入患儿结膜囊内,注入过程中同步擦拭溢出的药液,避免刺激眼部周围皮肤;药物注入后,使用棉球轻压泪腺囊3min左右,以避免药物经泪道流入早产儿咽部,进而人体而造成中毒;散瞳检查时,需指导家长在一旁协助医护人员安抚早产儿,转变其注意力,避免哭闹过度而影响顺利检查;检查过程中,全过程监测早产儿生命体征及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散瞳药物可能导致的副作用。

1.2.3 检查后指导

检查后,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早产儿眼结膜囊,而后再使用氧氟沙星眼膏3~5 d,防止眼结膜发生感染;嘱咐家长定期回院检查:(1)若未检查出病变或1期现病变,需间隔2周检查一次,直至视网膜血管完整发育到周围即可;(2)若检出为2期病变,需一周检查一次;(3)若检出为3期病变,需1一周检查2~3次;(4)若检出为阈值病变,即需立即实施激光治疗,直至视网膜血管发育完全即可。

1.3 疗效标准

记录两组早产儿的筛查结果,包括ROP1~3期;记录两组早产儿的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眼结膜下出血、视网膜出血、眼睑水肿。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早产儿的筛查结果

观察组筛查检出率为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对比两组早产儿的筛查结果[n,(%)]

组别

例数

ROP 1期

ROP 2期

ROP 3期

总计

观察组

100

15

5

2

22(22%)

对照组

100

7

2

1

10(10%)

χ2

-

-

-

-

5.357

P

-

-

-

-

0.02

2.2 对比两组早产儿的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

眼结膜下出血:观察组0例、对照组2例,差异对比(χ2 =2.02、P=0.155);视网膜损伤:观察组1例、对照组4例,差异对比(χ2 =1.846、P=0.174);眼睑水肿:观察1例、对照组3例,差异对比(χ2 =3.046、P=0.081)。

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9/1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χ2 =4.714、P=0.03)。

3.讨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致病成因及发病机制现阶段尚不具统一标准定论,相关研究指出,低胎龄、 低出生体重、 机械通气及高浓度吸氧等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具有正相关的直接连带性,是其发病的高危因素[2-3]。开展早期筛查的核心导向是及早检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早进行治疗,预防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筛查检出率为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即表明筛查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疗效的提升,保障早产儿视力。

检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过程中,首先需进行扩瞳,由于药液滴入过程中早产儿会产生反射反应而导致药液注入难度较大,因而护理人员需同步安抚早产儿情绪及配合医师轻轻撑开上下眼睑,保证扩瞳药充分滴入结膜囊内。操作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实时观察早产儿反应,提示医师改变动作力度,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检查后根据早产儿实际情况,嘱咐家长定期回院检查,指导术后健康保健相关措施及注意事项。

综合所述,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检出率,减少筛查中并发症的发生,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6):104-105.

[2]张小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临床护理配合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5):2157-2158.

[3]张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6):14968-1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