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题研究 促教师专业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0
/ 2

走进课题研究 促教师专业成长

俞功芬

四川省什邡市第一幼儿园

为了深入开展我园德阳市级科研课题《大班额下,提高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提高我园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带领主研员及参研教师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

首先我们从选择好的教材入手,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我们以音乐教学为研究主体,开发了趣味化、生活化的园本教材。我们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立足于大班额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幼儿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选择和开发孩子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音乐教学资源,分大、中、小三个年级分别编制了一套音乐活动园本教材,其中包括歌曲、律动、舞蹈、音乐游戏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有的来源于对民间故事的提炼,如:《猪八戒吃西瓜》、《小老鼠偷吃》;有的来源于对经典作品的传承,如音乐游戏《丢手绢》、《抓鱼》;有的是对现有教材的大胆创新,如《合拢张开》;还有的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教育意义,如《爷爷为我打月饼》、《国旗国旗真美丽》等等。本套教材在生活化和趣味化上下工夫,一方面有效弥补了现行整合教材中内容少、形式单一、韵律感不强等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形象、丰富的内容激发了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为大班额下的音乐集体活动提供了生动的素材。通过对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音乐教学素质,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的教师依然存在这些现象:完全照搬教参、教案资料,教师成了教案的“抄写员”;上课之后备课,备课变成“补”课;教案与课堂教学完全脱离……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改变备课策略,实行主题负责制集体备课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设计——实践——反思——完善”螺旋渐进的备课机制。在备课时采用个人分主题负责制。在学期初,各级的老师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根据教材内容及自己的强项上报自己主备的主题单元给教研组长。经教研组长协调后,确定每位教师主备的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并由主备教师先写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每个主题实施的前一周,召开组级教研会。会上主备教师就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以及时间安排和材料准备向本组教师进行说明,本组教师可以提出修改意见进行改进,最终基本达成共识。

然后,在统一基本思路的情况下,以此教案为蓝本,进行教学活动,每位老师可结合班级实际修改教案并及时记录反思。每月的主题教学结束之后,再次召开教研会,每位教师将对自己这一个月的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对教案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主备教师综合各种意见对教案进行整理、完善。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典型课例,可以对其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探讨,形成精品课,我们将这些优质典型的精品课例设计编辑成册进行资源共享。

优秀教案集的编辑,展示了我园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闪光点和总结的经验,并通过全园的教研活动组织推广,把局部研究探索的成果变成大面积工作的共同财富,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观点碰撞,在对话和互动中达成共识,相互促进、合作提高,不仅让全园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也让幼儿受益匪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出要做到三“趣”:

一、教具、学具有趣。 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丰富的操作材料等能快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幼儿的学习有自身的特点,需要通过视、听、感、触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在玩中学,学中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一方式既能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让幼儿在与教玩具的互动中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又能让幼儿在摆弄教具、学具中建立起真实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要有趣。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选择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说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性强的,富有童话色彩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可以进行操作的活动内容幼儿都比较感兴趣。如: 以音乐活动为例,小班孩子喜欢小动物,喜欢模仿,我们为他们选择了《学小动物叫》《猪八戒吃西瓜》《走路》等活动内容。中班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喜欢创编,我们为他们选择了《拍蚊子》《合拢张开》等音乐活动。大班孩子除了喜欢创编,他们还喜欢与人合作,共同挑战,共同游戏。因此我们选择了合作性强的活动内容,比如:《动物狂欢节》《喜羊羊与灰太狼》《勇敢小木偶》等音乐活动。

三、 教学过程要有“趣”。环节的安排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易到难,动静交替,层层推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还要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活动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

总之,通过《大班额下,提高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的实施,我园形成了研讨学习、分享成果的氛围。在平时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同一年级的几个班制定大致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大班额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教学目标,活动环节的安排等,并集体制作教具、学具,共同分享。一个活动在一个班开展了,老师会根据开展的情况与同组教师交流、讨论,提出改进意见。这样,老师之间的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就大大减少了教学负担,活动的有效性也显著提高了。在课题的引领下,老师们的教科研意识增强了,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学能力提高了,老师们不再“谈课色变”,而是变“要我研”为“我要研”,全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教科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