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课教学 要 以学生为主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3
/ 1

历史 课教学 要 以学生为主体

石东明

四川省仪陇县金城初级中学校 四川仪陇 637600

【摘要】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历史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主体 历史课教学 主导

【正文】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历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那么,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首先,要建立好新型的师生关系

上课铃声一响,老师就要快速进入教室,不要老让学生在教室等你半天,若老师有事耽搁,上课前一定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会理解你的。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缺少同孩子的友谊,在精神上同孩子没有共同点,教育就会在黑暗中迷失路径。”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老师上课时,同学们对你恭恭敬敬的向你问好、鞠躬,你却连一句“同学们好”就懒得说,这哪里谈得上师生间互相尊重?在你叫学生起来问题时,学生向你请教时,下课学生向你表示感谢时,我们做老师的,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学生?我们当老师的,其实真正需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风度礼仪。 教师让孩子们好好学习,也要平等民主对待每个孩子,力争让班上所有孩子都学有所获。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还要充分调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要竭尽全力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主体。

其次、务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主体主动参与

“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人间奇迹来”。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一个思考、交流机会,启发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感受。我讲到《史记》,就补充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故事,用史料让人物鲜活起来,同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目标。然后叫各个小组互相讨论与补充。因为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然后,要力争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努力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我在教学在《秦朝的统一》一课中,讲到秦朝中央政权设立的三种官职——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就告诉学生它们大致相当于现在哪种等级职务,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地了解秦朝官员职权范围和作用,并记住这三种官职名称,进而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从而也就培养了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讲究良好的学法,是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前提。

最后,要让学生主动去质疑问难

“疑能自决,是非能自辨”, 学生学习时如果能发现问题、学会提问,那他们就会真正以课堂主人姿态生活在课堂中,就会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还应创造有利条件,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教学中唱主角。教学《三国鼎立》一课,我就播放“百家讲坛”、“老北京故事”等“历史大餐”。通过一系列知名学者、专家、教授通俗易懂地讲解,以前陌生的历史知识顿时一清二楚。这就提醒我们,不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需要换一种方式讲历史,争取让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通俗化、趣味化,让学生接受起来很轻松自然。

我们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双边活动,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我们身居一线的教师要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努力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更加适应新形势要求。

【参考文献】

《主体性教育》(作者:张天宝 教育科学出版社 )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主编: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