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2-25
/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孟祥军

新疆阿克苏拜城县第二中学

摘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又称辐射思维。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敢于创新。要坚持不懈地重视和加强发散思维的培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发散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82(2017)01-082-01

所谓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最基本的特色是:从多方面、多思路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囿于一种思路,一个角度,一条路走到黑。它主要特征是:多向性、变通性、独特性。事实上,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发散性思维又起着主导作用,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和基础。数学教学其实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习数学高有开思维,在数学思维过程中最高品质,最高层次,而又最可贵的是创造性思维品质。其实数学家创造能力的大小是与他本身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的,即是说:科科学家的创造能力可用公式估计:创造能力=知识×发散思维能力。而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1 在诱导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到多种结论的发散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是指确定了已知条件后,没有固定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尽可能多地确定未知结论,并这个过程充分去求解这些未知结论。揭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有益的尝试,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1.1 教育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让思维向四面八方发散出去,从而寻找解决问题更多更好的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适当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自己提问题的条件与机会为发散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的环境。

(2)在课堂上善于创设思维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其中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使用较普遍的有效方法。这样培养的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批判、敢于质疑、思维敏捷。

1.2 发散性思维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是事物普遍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1)既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多方面关系的总和。不要满足已有的思维成果,力图向新的方法、领域探索,并力图在各种方法、方面中,寻找一种更好一点的方法、方面。

(2)教学上运用相关的题目进行训练,促使学生在思维上善于从同一对象中产生多种分化因素的能力,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揭示同一本质表现出来的现象、形式之间的差异。

(3)使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能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联想,从而能够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得到多种解答或结论。

2 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这种思维习惯是指问题的结论确定以后,尽可能变化已知条件,进而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揭示数学问题的层次。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暴露学生自身的思维层次,使学生从中吸收数学知识的营养。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要首先设计实现这一目标的各种可能性方案。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适当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 在诱导变通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变通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以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

通过这些诱导,能使学生自觉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逐步形成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往返调节的变通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4 在鼓励独创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既非与生俱来,也不是少数尖子生所特有的。85%的创造性,只需要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智力。老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自我,同时鼓励学生求新。训练学生沿着新方向、新途径去思考新问题,弃旧图新、超越已知,寻求首创性的思维。

总之,发散思维是多方向性和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它同单一、刻板和封闭的思维方式相对立。它承认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生动性,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事物。发散性思维仿佛具有众多条的“触角”,不拘泥于一个方向、一个框架而向四面八方延伸,可使学生的思维纵横交错、构成丰富多彩的、生动的“意识之网,而这张网可以迅速、灵活地‘编’出多种多样的”意识产品。

参考文献

[1]凡禹.纲与目——发散与收敛。超常思维的修炼[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